第06: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栽培模式带动沪郊果园新发展

  应对果园“地老、树老、人老”问题,奉贤黄桃凭什么能涅槃重生?实施老桃园改造应该如何去做?Y形和主干形桃树栽培模式有哪些优点?……日前,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龙舟带领协会秘书处、上海文兴葡萄园艺场负责人杨叶新、上海南汇瓜果公司负责人朱春荣等一行,来到奉贤区青村镇上海贤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实地探访实施Y形和主干形桃树栽培模式的新桃园基地。

  □通讯员 陈志强 记者 王平

  “这是Y形的,优点是行距宽,便于机械化作业,而且通风透光,桃子品质好……”在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三组南面的一片桃子生产基地,只见一棵棵新栽的桃树整齐排列,每棵桃树旁都有一个用方钢焊接制成的Y形支架。上海市潘庄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陆志兴介绍,采取Y形栽培模式,桃树的行距5米、间距3.5米,高大的方钢Y形支架连成一片,看上去颇为壮观。

  “这里是去年种植的40亩桃树,行距6米、间距3.5米。”在另一片Y形桃树栽培的生产基地,没有高大的方钢Y形支架,而是采用塑钢线牵引侧枝的方法,桃树已经长得有拳头一般粗,高约3.5米,Y形树杈间有一根黑色的管子通过,这是水肥一体的滴管。冬天桃叶凋零,阳光下的桃树“Y”形结构看上去更加清晰。老陆介绍,这些桃树第3年就可以少量挂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

  “这是主干形的,行距3.5米、间距1.2米,一亩150棵。”在青村镇工农村的主干形桃树栽培基地,只见桃树底部已有茶杯般粗,主干形的桃树高约3米。上海贤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果树技术员柏老师介绍,这里改造的一共有180亩,分A、B、C、D四个片。这些桃树长了4年,已经进入盛产了,去年亩产量有3000斤,桃子品质好,装箱每个能卖10元。老柏指着基地旁边的道路说,这里的路比种桃树的基地要低一些,在春夏多雨的时候,桃园里的水就往四周的路面走,方便排水。

  据介绍,奉贤黄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世纪90年代,青村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目前,青村镇黄桃种植规模有8000多亩。前几年,随着“地老、树老、人老”三老问题出现,奉贤黄桃开始走下坡路,传统的开心型栽培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比如用工量大,成本高,行间狭窄,通风透光差,人通行都困难,机械难以入园,水肥灌溉浪费大,果实品质差等,制约了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上海贤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镇政府、市农科院、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针对三老问题开展“桃树新栽培模式”研究,实施老桃园改造。

  新桃园淘汰了原先密集种植的“开心型”树形,采用“Y”形和主干形模式,让桃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桃树行距5-6米,实现水肥割草打药水等全程机械化,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桃子的品质也提高了;同时,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从根本上提升黄桃的品质。在2022年“上海市地产优质黄桃品鉴评优和宣传推介”活动中,上海贤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获金奖。

  大家认为,通过参观学习很受启发。朱龙舟表示,针对“三老”问题,近年来协会多次开展调研和研讨,寻求对策措施。贤风合作社探索桃树栽培新模式是成功的,是可复制可借鉴的。当前,沪郊桃园遭遇“三老”困境的还很普遍,协会将继续开展针对性的调研、研讨和参观活动,引导更多的农企和合作社实施老桃园改造,用新的栽培模式带动新发展,齐心协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新栽培模式带动沪郊果园新发展
春耕抓管理 抗灾保苗迎“春天”
崇明长兴建新助餐点为老服务受欢迎
奉贤海湾禁毒宣传送平安
“头雁”新农人探索差异化种植
东方城乡报关注06新栽培模式带动沪郊果园新发展 2023-02-09 2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