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军贤
你见过农历腊月廿三送灶吗?你见过乡村过“小年”的热闹情景吗?1月14日农历腊月廿三,是传统习俗中的“小年”。这天的浦东新区周浦镇界浜村,小桥流水潺潺、音乐阵阵,人声鼎沸。村民们聚集在陆氏百年老宅,举行留住乡村记忆的送灶等活动。
活动现场,书画家画灶花,老奶奶做手工大圆子,88岁老艺术家吟唱浦东宣卷,民俗歌手唱沪剧,写春联送春联……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折射出周浦镇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的新风采。
旧时“小年”这一天,浦东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灶”仪式,做糯米圆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民间传说里,让灶君公公多吃几个圆子,是为了粘住他的嘴巴,少说人间坏话,祈望来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因此,农家人做这个圆子十分用心。
界浜村的闵秀南、吴卫君、张新娣三位老妈妈为了这次送灶,提前一天就开始挑选上好的青菜和野荠菜,当天清晨上市场买新鲜猪肉,手工剁碎肉,拌好馅,娴熟地做起了浦东菜肉大圆子。为了这次“送灶”,界浜村特地把陆氏百年老宅里的百年老灶头修补粉刷一新,又请来了镇上闻名的国家一级美术师许灵电和知名书画家谈正官等给老灶头画上精美的灶花。许灵电年轻时经常走村穿户,为乡亲们画灶花,一画就是六十年。他与同伴们画的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等灶花,活龙活现,灵动亮眼。在场的村民看了后纷纷翘起大拇指。
此刻,浦东菜肉大圆子做好了,大竹匾里挤满了一个个大圆子。灶头中央供奉上了慈祥含笑的灶君公公。此时,灶头上大锅里的水已沸腾开了。周建军夫妻俩把刚做好的一大竹匾大大的糯米菜肉圆子倒进了大锅里。
不一会儿,锅里白嫩嫩的圆子一个个浮了起来。他们把圆子盛在4个碗里,把3碗圆子放在灶台上敬灶君公公,另一碗放在一边的桌子上敬先人,祈望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送完灶,乡亲们继续过“小年”。老宅场地上排起长桌,许灵电、谈正官等书画家们为乡亲们写春联、送春联。乡亲们有的等着拿春联,有的双手捧着春联,有的举着“福”字,笑逐颜开。另一边,88岁的界浜村人张福良身着紫红色唐装,声情并茂地哼唱着原汁原味的宣卷折子戏,乡亲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听得津津有味。
此次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由周浦镇文化中心主办、界浜村协办、周浦企业文化促进会承办,为这个“小年”增添了浓浓的年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