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兴村需要点“憨劲”

  □刘知宜

  “文化憨人”,山西省黎城县霞庄村委会主任李建华这样描述自己。他用十年时间抽丝剥茧地挖掘霞庄历史文化,将霞庄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闯出了一条“红色”与“古色”交汇的“文化兴村”之路。今天我们守护传承乡村文化,恰恰需要李建华这样的“憨劲”。

  乡村文化自信建立需要“憨”。村庄是时间炼成的聚落,从不缺少丰厚的历史文化根系与当代精神价值,缺少的是深潜其中的挖掘者与因地制宜的开发方式。许多村庄与过去的霞庄村一样,对本地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缺乏自信与认识,村民“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而要科学全面地将乡村历史文化整理、呈现出来,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憨人”姿态沉心坚守、苦心耕耘,帮助乡村逐步“找回”文化价值,找到发展方向。

  乡村文化活力焕发需要“憨”。文化振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李建华对霞庄村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仅仅是霞庄村发展的准备工作,面对乡村的整体发展,要实现“文化兴村”,还要解决资金不足、渠道不畅、基础建设不够以及村民不理解等多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始终葆有为乡村谋发展的初心热情,以无私奉献的使命感守护弘扬乡村文化,才能有所成就。这股“憨劲”,是乡村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

  乡村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憨人”,“憨”之一字,内化为执着,外化为坚守,既带有研究者的色彩,也描述了奉献者的姿态。“文化憨人”能够为乡村带来的,不仅是一块留给乡愁的精神栖息地,还有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希望。

  (摘编自《农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专题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宠物
生态与产业要融合发展、美美与共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文化兴村需要点“憨劲”
废猪圈变艺术馆,农民需要更多“精神粮食”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文化兴村需要点“憨劲” 2022-11-29 2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