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与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出台了《2022-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方案》,面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焦农村电商短视频和直播领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电商经营户“出现”。而多地推行的“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正在推动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一项“新农技”,让“农村青年主播”成为带动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宣传推广乡村的主力军。
11月8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堰口镇电商经营户陶静在拍摄腌制的家乡腊味,准备通过电商渠道,把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立冬过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堰口镇十字路街道从事电商经营的家家户户门前,诱人的腊味沐浴在冬日暖阳下,香气四溢。
今年39岁的陶静,在合肥上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而后在上海务工时接触过电子商务。2009年返回家乡寿县,与爱人一起创办了淘宝店,成为寿县第一批农村电商经营户,销售农村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当时的乡村快递服务网络还没有全覆盖,陶静作为当地最早从事电商的农户之一,发货要把货物运到寿县县城。如今,10余年过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车已经开到了家门口,电商改变了乡村生活。
陶静认为,经营好农村电商,关键要把好农产品原材料和传统制作关,消费者网购的是家乡菜,要的是家乡味,诚信经营才能留住回头客。
据悉,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淮南市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354家,电商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助力强村富民。
最近,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与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出台了《2022-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方案》,面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焦农村电商短视频和直播领域,正期待着越来越多像陶静一样的电商经营户“出现”。
“双11”农村电商迸发大能量
上周,一年一度的“双11”掀开火热大幕,江苏省句容市下蜀镇健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开足马力、积极备战,开展筹备货源、策划营销等预热行动,参与到了这场网络购物中。
蜂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下蜀健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依靠农村电商的途径成功打开销路,将本地优质蜂产品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为了备战此次“双11”活动,合作社早在9月底就开始准备货源,提前联系句容市各地蜂场进行蜂蜜采购备货,共准备了近30吨蜂蜜,其中最热门的单品百花蜜近15吨,蜂王蜜7吨左右。
根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双11”期间蜂蜜的单日销量最高能达4000~5000瓶,是平时的6倍左右。除了蜂蜜之外,为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者,合作社还积极挖掘产品新种类,推出了蜂蜡唇膏,上市第一天,1000支唇膏被“一抢而空”,广受市场欢迎。据估计,合作社在整个“双十一”期间销售额能达到80~90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健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是下蜀镇农村电商发展的优秀案例,对刺激农村消费、推动农业升级、助力农村发展有显著作用。打造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典型样板”,是该合作社的目标。
在山东省聊城高新区生态建设的示范样板区黄河湿地文化基地,同样能感受到农村电商带来的能量。“推进实施‘农产品进城’工程,实现了群众大幅增收,吸引一批批游客来游览美景的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和集体增收。”近日,顾官屯镇莲湖新村党总支书记李尚龙介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苹果、优质蜂蜜等农产品,并推介当地风土人情发展乡村旅游,莲湖新村实现年人均收益6000元以上。
近年来,该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走出一条“造血式”新路子。
争做探路农村电商发展的先行者
近日,在湖南举办的第23届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上,农业电商大数据系统受到关注。作为农业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惠农网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其自主研发系统“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和“县域农业电商大数据系统”积累了其多年来的大数据资产。
在此平台上,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各类涉农信息,不仅为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数据;经过数据反馈与分析,可以对过去的产业结构进行总结,也能对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研判。目前,相关大数据已辐射31个省级行政区,现有标准化数据逾6亿条,每日更新超20万条,得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涉农企业等广泛应用。
这带有明确的“风向标”意义。农村电商应用走向深入、精准,作为数字化农业的组成部分,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升级,带领农村经济步入数字中国时代进一步搭建桥梁。
不仅是行业企业,各级政府也将支持农业电商发展纳入政策机制范畴。今年10月,山西省就提出构筑“数商兴农”经济新优势的理念,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从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资金保障、夯实项目储备等环节入手,加大农村电商和乡村e镇财政政策资金保障力度。目前,该省已建成县域电商物流配送中心53个,村镇电商服务站点7868个,贫困地区乡镇快递网络覆盖达到100%,村级快递网络覆盖达到70%以上。
通过财政支持,山西围绕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等领域做实做细做优农村电商项目储备;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引进电商主体、发展跨境电商、打造公共品牌、支持招商引资、促进创业创新等方向,严格乡村e镇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湖南在7个示范县市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各地充分整合资源,探索形成农村客货运、快递、物流、电商等深度融合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已通达全部行政村,示范县农村物流快递成本下降20%以上,总体完成率已超90%。
而多地推行的“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正在推动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一项“新农技”,让“农村青年主播”成为带动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宣传推广乡村的主力军。
着力打通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走进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石头坡村快递服务站点,货架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快递小哥小马正在熟练地打电话通知村民领取包裹。
今年刚考上大学的韩鑫,因抗疫原因延缓开学,在家上起了网课。为了跟上网课的节奏,学懂最新的专业知识,他从网上购买了跟专业相关的书籍。“原来拿个快递还得去镇上的快递站点,一来一回就得小半天。现在快递进村,两步路就到村服务站点,可方便啦。”提起“快递进村”,韩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几年,线尕拉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撂荒地成片,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2021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重新整合与规划搁置已久的线尕拉坪,积极对接县农科局技术人员对老果树进行修缮,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清园、施肥及果树种植培训等工作。目前,线尕拉坪共有8000多株苹果树,年产量8万公斤,收益可达50万元左右。“我们种的苹果天然绿色无公害,个大皮薄,香甜多汁,口感爽润。”果农韩热者布看着眼前的苹果园,不由得嘴角上扬。
然而,这两年因疫情原因阻塞了线尕拉村的苹果销路,成为果农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此,积石镇党委与村“两委”积极衔接当地邮政分公司,将原有村级快递驿站,就地转化为乡村电商站点,由县邮政公司对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服务力量进行业务培训,实现了在果园现场包装、现场邮寄,产销邮“一条龙”服务。
村民在田间地头现场摘果、装箱,基层干部上直播间带货吆喝,网友分秒必争“云上”下单,快递小哥快马加鞭及时送达,这个秋天,线尕拉村果园“直播带货”可谓热火朝天。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落后于城市,对于农产品销售和农村消费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带来影响,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打通农村商贸流通过程中的堵点,是眼前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今年10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在介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时,就重点提到了要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
有专家表示,目前,农产品多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交易,难以共享中下游各环节的诸多红利,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市场化能力弱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还存在许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相关软件的情况,部分快递点“一人、一店、一天只开一小时”现象也时有发生。很多农村商户对产品品质把控不严、包装不当造成产品破损、服务意识缺位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良性发展。
现实存在的难点和堵点是今后政策的突破口。近些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围绕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整合物流资源、补齐设施短板、完善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站,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推动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供应链上下游的跨业融通,有效服务支撑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入推进交邮融合、资源整合,以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培育为抓手,指导各地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创新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农资产品运输顺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本版文字根据新华社、山西日报、农业农村部、农民日报、青海日报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文字整理: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