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各地进入梅雨季节,持续的阴雨天气将影响水草和河蟹生长,河蟹养殖管理进入关键时期。随着气温升高、投饵量加大,应谨防池塘水体缺氧,水草败坏、水质恶化等情况,避免河蟹应激反应。同时,水体中各类病原微生物快速繁殖,河蟹病害将进入多发期。河蟹养殖重点在梅雨季节的塘口管理,预防蓝藻暴发,疾病方面重点关注细菌性肠炎和水肿病。
管理注意事项
保证溶氧。连续阴雨天,要适当降低水位。高温天,傍晚逐步降低水位,下半夜打水、恢复白天水位。通过水位的灵活调控提升溶氧、预防缺氧。连续阴雨天,增氧机要早开、多开;蜕壳期,下半夜要多开;杀虫、杀藻后要多开;极端闷热天,要早开、多开;高温晴天,要等表层水凉下来再开。
稳定水质。水质的稳定是病害防控的基础,要特别关注pH的变化与调节,梅雨季节雨水多,pH下降快,及时使用生石灰调节;定期使用EM菌、益生乳酸菌等产品调节水质,保持藻相、菌相稳定。
养好水草。梅雨季节光照减少,光合作用受阻,水草容易老化、漂浮、挂脏甚至衰败,使用底改+EM菌+芽孢杆菌,加强水位调控以及钾、碳肥使用应对水草漂浮;使用季铵盐+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氨基酸肥料,改善水草挂脏现象;保持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50%,水草顶部距离水面10~30厘米,做好提高水草的净化功能。
精准喂料。根据天气情况和巡塘观察河蟹吃食状况,灵活调整投喂时间、频次以及数量,全程投喂高质量颗粒饲料,同时配合少量发酵饲料效果更佳。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益生菌或多肽、多糖等,增强河蟹免疫力。
其他事项
谨防蓝藻暴发,蓝藻暴发因素主要有水温合适(25~35℃)、水体富营养化、氮磷元素失衡、高pH、静水等。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同时塘口投放少量鲢鱼、草鱼等中层鱼类。当蟹池蓝藻发生时,可在风比较大的池塘下风口,将池埂开一缺口,让聚集的蓝藻水排出蟹池;或在上风口一端进水,通过水的流动并借助风力将蓝藻带到下风口,下风口一端抽表层水排出池外;也可用捞海等工具人工捞除。初期也可用氯制剂消毒,再交替使用EM菌、芽孢杆菌、和小球藻、芽孢杆菌、EM菌,应用周期为7天,用药期间要注意增氧。(据《农技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