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浦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名建筑川沙“内史第”的名人足迹

  □惠惠

  内史第——这栋具有18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镇风貌旧宅,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黄炎培故居

  新川路218号。这里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沈树镛建于道光年间的住宅——内史第,曾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内史第”素有“江南第一名宅”的美誉,其建筑造型古朴、韵味十足。仪门正面刻有“双凤戏牡丹”砖雕,中间镶有“华堂映日”,背面刻有“德厚春秋”,下端基石盘龙石刻。宅邸内的大小房屋多达数十余间,视野开阔,可望及远街的人来车往,是一座静谧幽深、充溢致远情韵的庭院。

  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史第”更为人称道是因为它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名宅,无数名人在此出生、生活。著名音乐家黄自、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皆诞生于此。

  宋家和胡家

  1890年,第一进沿街西厢的三间房里,迎来过一家租客——宋耀如夫妇,也就是宋庆龄的父母。川沙胡万和茶叶庄未满百日的少东家,也随母冯氏赁居过“内史第”一年,住在宋家对面东侧厢房内,他就是胡适。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于1878年诞生在第三进宅院,故“内史第”又被称为“黄炎培故居”。1903年,黄炎培和堂兄黄洪培在立本堂旁边开设了浦东第一间女学堂——“开群女学”,开群是黄炎培嫂子的名字。

  内史第毗邻川沙古镇历史风貌保护区,靠近南市街和中市街两条历史街巷。街巷里分布诸多窄而短的小巷弄,延续着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风貌。其中南市街位于内史第西边,沿街建筑均为两层,一层街面房用于商业用途,多经营特色书画、古玩珠宝、精致礼品以及本地美食等,二层用于居民住宅。

  中市街位于内史第北边,是早期川沙的商业中心,店铺云集,人流量大。目前中市街是老街上保存较为完好、商业业态发展较为突出的一条街,多个街面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川沙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在这些阡陌交错的街巷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以及见证老街变化发展的原住民。

  “内史第”复建经过:

  上世纪80年代,“内史第”前两进曾被拆除,建造了一栋与百年古建不相匹配的6层居民楼,仅保留了黄炎培先生诞生的第三进宅院,面积为733平方米,百年名宅残损破坏状况令人堪忧。

  2004年“内史第”复建工程立项,为了恢复“内史第”的原貌,请来了专家测量建筑年代,判断其为清末房屋。再通过查阅相关史料、研究当时当地建筑特色、收集本地人回忆等,力求复原一个“原汁原味”的“内史第”。

  2009年,“内史第”复原工程启动。2010年4月1日正式动工,这次复建斥资逾1亿元。2013年4月16日,历经数年之后,“内史第”正式向公众开放,一座富有浓郁清代江南特色的百年名宅重现世人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浦东曹路农投为地产蔬菜保供送上“朝露”蔬菜
知名建筑川沙“内史第”的名人足迹
东方城乡报浦东A07知名建筑川沙“内史第”的名人足迹 2022-06-14 2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