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山总投资218亿元的42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宝山速度”再加码,优化营商环境冲入5.0时代

  □记者 施勰赟

  2月7日是虎年春节假期过后首个工作日,宝山区以一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开启新一年“北转型”的征程。会上,总投资218亿元的42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它们将成为牵引新一年发展的“主引擎”。

  以一场高层级、全覆盖的营商环境大会“按”下新一年启动键,这几乎已成为宝山区的“新惯例”。一年前,同样是一场大会后,一系列创新举措、硬核政策纷纷落地,为转型区域注入了磅礴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宝山区新发人才樱花卡696张,办理人才引进1141人,完成靶向引才项目17个;全年拨付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近4亿元,惠及企业近2000家。

  会上,《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行动方案》和2022年宝山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行动正式发布,标志宝山区营商环境已正式迈入5.0版。未来3至5年,其将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包括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等。

  好项目不缺土地,“拿地即开工”“单体竣工验收”实现全覆盖

  新一代先导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时间就是生命。许多时候,产品只要早上市一天,或许就能抢占先机、赢得市场。

  过去一年,令人赞叹的“宝山速度”频上头条。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上药康希诺疫苗生产基地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在宝山区,“拿地即开工”“拿证即生产”不是噱头,而是一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导向的实实在在改革。

  借由全国率先探索的“验登合一”,联东机器人创新港等5个项目相继实现“拿地即开工”。发那科三期、申和半导体二期、国盛生物医药产业园……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也纷纷传来新进展,产业生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产业项目“提速”还将继续。新的一年,宝山区将在顶层设计中继续发力。一方面,实现“拿地即开工”和“单体竣工提前验收”工程项目全覆盖,并探索建立“有地就开工”审批模式。另一方面,明确全区各街镇园区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第一责任人,实行“首席代办员”制度,带头做好企业沟通协调,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

  瞄准“大学科技园”,优化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

  在全面冲刺“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宝山区,如何做优做强科创生态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政策路线选择时,宝山区十分明确,对创新浓度较高的科创类企业,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用不“一般政策”回应“不一般需求”。

  这也意味着,这将是一次体制机制层面的革命性重塑、全方位再造。其中关键就是要组建新机制、新架构。过去一年,宝山区专门成立了宝山区科创委、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并启用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此外,还与上交所签订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共同建设“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新机制、新载体,为广大创新主体解绑减负,也释放出汩汩活力。2021年,宝山区完成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1个,同比增长69.4%。技术合同成交额32.75亿元,同比增长1.6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0家,总数达1106家,同比增长31.66%;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0项,同比增长1.5倍。

  挤干政策水分,敢于亮时限、解难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一场释放积极信号的大会过后,关键还是聚焦每条硬核政策的落地实施。

  “要像拧毛巾一样把政策水分挤干,让找谁办、怎么办、什么标准办,都一一兑现。”会上,陈杰代入市场主体视角,指出涉企事务办理中“从简”二字的关键意义。

  大会上,根据《宝山区产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细则》,宝山区还提出了“并联服务100天”这一目标,涉及产业项目信息收集到开工服务等8个流程。

  敢于亮出“时限”,正是基于每一环节责任单位、办理时限的梳理清晰。实践中,不少环节情况复杂、涉及部门多,成了审批中的难点、堵点。为此,宝山区聚焦“攻坚啃硬”,首次对产业项目准入服务、平台公司认定服务、领军企业认定服务、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项目评估准入服务等4大类准入服务明确责任和时限,重点解决“产业准入周期长、准入职责不清晰”等问题。由此,进一步提升产业准入效率,加快项目落地投产。

  数字技术也成为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的有力抓手。譬如,借由“宝山区数字生态招商系统”,可实现项目信息“一口归集”。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还成立专班负责对接研判。从开设发票到享受扶持政策,企业统统都有数字系统帮助“全程网办”,包括宝山区全面试点的“全电发票”、企业扶持政策“免申即享”等。

  亮时限、解难题,还不止于顶层设计,更落实于各级部门的“自选动作”——把经验打磨成政策、想法转化为办法。让企业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程、花最少的时间,就能获得更优的政策、更快的响应、更好的环境,将营商服务的“火热度”,真正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加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3版:特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绚烂花海带领村民走上“五金”增收之路
“宝山速度”再加码,优化营商环境冲入5.0时代
公示
金山枫泾镇春节期间禁毒宣传不停歇
东方城乡报关注06“宝山速度”再加码,优化营商环境冲入5.0时代 2022-02-10 2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