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宝山命名610周年文献史料手迹展开幕
书写百年历史风华,成就宝山之名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从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宝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宝山厚重的历史。1月7日,宝山风华——纪念宝山命名610周年文献史料手迹展在宝山区图书馆展出。

  □记者 施勰赟

  此次展览分为“红色之光”“人文之光”“教育之光”三个部分,共展出展品60件,展品大多为首次展出。展览第一部分“红色之光”展示了1949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解放军攻占吴淞宝山新闻、1965年2月28日《解放日报》刊发“吴淞口民兵神枪手”报道、1970年代好八连在吴淞照片等文献。

  第二部分“人文之光”则介绍了在宝山的历史中,涌现出的诸多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界的优秀人士。比如,清朝末期著名词人蒋敦复书法作品,中国近现代史著名的袁氏三兄弟袁希涛、袁希濂、袁希洛手迹;抗战时期,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与胡适、梅贻崎、冯友兰摄于西南联大的合影,以及吴淞铁路、张庙一条街等文献。

  同时,宝山吴淞还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区之一,因此在第三部分的“教育之光”,呈现了一百年前吴淞炮台湾数平方公里内,陆续建成的多所大学,例如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中国公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水产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政治大学等。多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学界名师,与他们所培养的那些日后享誉学界的学生们,共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

  此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宝山籍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的题词: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据介绍,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负责海运的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口的南岸修筑了一座土山,土山300多米见方,百米左右高,据说,当地百姓过去曾隐约见到有座山在海滨出现,修筑的土山恰是发现山影的地方,因而民间将它传说为“宝山”。“宝山”上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虽距海30里,但视野辽阔,目标显著,作为航海标志为海运提供了安全保障。明成祖朱棣深知“宝山”的重要,因为永乐二年(1404年)吴淞江疏浚后,吴淞口成为由南向北海道运粮的起航地之一,于是1412年明成祖亲自写下碑文,并命人勒石成碑,即“御制宝山碑”,“宝山”之名随之诞生。

  宝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纪念宝山命名610周年,宝山以“宝山风华”为题,聚焦这片热土的过去与今朝,深入挖掘宝山的历史文化记忆。除了继续在高校图书馆、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等场所开展文献史料手迹展巡展外,还将出版专题文集,并通过讲座及研讨会的形式,追溯宝山记忆,传承“宝山”精神。

  2020年以来,为了更深入地对宝山地方文献进行搜集、收藏、保护与使用,宝山区文旅局牵头区作协开办 “宝山风华”专栏,以“书写宝山历史文化、传承宝山历史文脉”为主旨的专栏文章得到了诸多读者的喜爱,让更多人了解宝山、热爱宝山。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座城市的文化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品格。此次展出的展品全面展现了宝山的文化积淀、历史沿革和风俗民情,同时描绘出科创宝山的时代背影,他们将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动源,助力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农村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专题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公告
   第B08版:养殖·公告
生活有苦有乐,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健康
书写百年历史风华,成就宝山之名
徐泾镇开展春节前夕帮扶走访活动
东方城乡报关注A08书写百年历史风华,成就宝山之名 2022-01-11 2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