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漫天,激荡复兴气象;曙光东来,凝聚追梦力量。
岁月见证初心,时光砥砺信仰。过去的一年,东方城乡报·上农融媒记者用心践行“四力”,为塑造超大城市乡村发展新优势锦上添花;用行丈量大地,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奔走呼号。
在上海乡村振兴的号角中,我们陪伴农业劳动者一起奋力奔跑。这一年,你无惧风雨,扎根田地,稳生产、提质量,拿出优质安全的产品;这一年,你披荆斩棘,深耕沃土,学知识、谋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一年,你收益不错,收获满满,开直播、登舞台,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因为你们而倍加充盈。
在上海乡村建设的画卷中,我们陪伴乡村建设者一起接续奋斗。这一年,“沉浸式体验”,我们用第一视角,感受你们的呼吸,体验农业农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不断凸显;这一年,“古村落里看丰收”,我们走进一个个村落,领略美丽乡村的诗情画意,赏览沪郊大地农耕文化、乡村风光、自然之美的魅力无限;这一年,“你好田园”,我们尝试跟着你们一起“劳作”,体检为更加有效地走好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的辛勤付出。
不论是春生夏长,还是秋收冬藏,都镌刻着你不懈奋斗、朝气蓬勃的奋进身姿,我们欣喜着、感动着。
又是一岁尽,又是一元兴。历史即将开始落笔新的一页,在这时序年轮向前拔动的时刻,我们驻足回望,对那些在过去岁月温暖心间、拨动心弦的点点滴滴,作一番细心梳理和盘点。2021上农视界,邀请您跟我们一起,认识、了解、拥抱那些我们觉得值得记录、体悟的年度记忆。
驻足回望,中国“牛”苦干实干、稳扎稳打、奋蹄前进;翘首以待,中国“虎”蓄势待发、气势如虹、勇毅笃行。□本报编辑部
执笔:施勰赟 贾佳 刘晴晓
年度议题 〉〉〉
横沙东滩
2021年,稳步发展的横沙,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定位——匹配超大城市目标定位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高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行在横沙调研时指出,横沙岛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和都市现代农业的主要承载地。市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通知,决定成立上海现代产业园(横沙东滩)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为横沙现代农业发展铺就生态底色、科技底色、创新底色,为横沙这座融合了生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年轻岛屿翻开崭新一页。
未来,这个匹配超大城市发展目标的岛域空间,将在满足市民从餐桌安全到休闲体验的过程中,为高质量农业如何发展给出自己的答案。
提名:百企连百村 | 种质资源普查 |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
年度案例 〉〉〉
“一法一决定”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本市长江禁渔工作重心由“退捕”转向“禁捕”。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4月1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发布《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渔工作的决定》。“一法一决定”的出台与实施,以立法促保护,以制度促落实,为长江十年禁渔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而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也让保护长江的承诺落地有声。
“一法一决定”让2021年的长江上海段始终呈现“四清四无”良好局面。“十年禁渔”还在继续,重现富饶的长江,未来可期!
提名:庄行“四位一体”养老服务 | 鱼米之乡 | 环东村人才公寓
年度品牌 〉〉〉
清美
2021年,全国第一家“清美味道”在浦东新区腰路村开业,这是清美进军餐饮业的初尝试。作为清美整条供应链从田头到餐桌的产物,“清美味道”以“价廉物美”补齐了乡村消费短板,同时带给消费者便捷的美食体验。此前,清美集团早已凭借在生鲜零售市场的迅猛发展,让品牌农副产品通过“清美鲜食”“清美鲜家”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早餐“四大金刚”到节日里丰盛的团圆饭,从新鲜采摘的鸡毛菜到开袋即食的熟食卤味,清美刷新了大众对其豆制品企业的刻板印象,包揽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以“小而美”逐渐成为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便利品牌。
提名:九丰 | 永大 | 由由
年度农产品 〉〉〉
花卉
借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举办的东风,以花为媒的乡村与产业迎来振兴机遇。数据显示,上海花卉年流通消费总额超过1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均居于全国前列,鲜切花进口额位列全国第一。这足见上海市民生活中对鲜切花的喜爱,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活情趣的“刚需”。
2021年初,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实施意见》,在促进大众花卉文化、满足园艺消费和产业增收上寻找结合点,战略谋划下,花卉有望成为上海农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提名:草莓 | 大闸蟹 | 绿叶菜
年度乡村 〉〉〉
林家村
“艺术气息”是青浦区朱家角镇林家村给人的整体印象。艺术文化产业也是林家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路径。从提升村庄公共环境艺术气息、打造稻田艺术产业、建立公共艺术中心、引进艺术大师等方面着手建设,构建了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乡村文化圈”。
当艺术走进乡村,当乡村成为艺术的载体,乡村文化自信被激活,“静谧、传统、刻板”的传统印象随之打破……林家村以这样的方式向世人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乡村可以充满艺术与时尚,更可以是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提名:腰路村 | 海星村 | 油车村
年度科技 〉〉〉
“水稻遗传资源的 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
2021年11月3日,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持的项目“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构建了水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汇集了世界水稻优势资源,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让科研与育种更高效。
这一项目,作为上海“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不仅为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业“芯片”,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上海科技力量,更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交上了一份农业科技答卷。
提名:“312公告” | 多吉利德数字无人农场 | 万禾羊脸识别
年度民宿 〉〉〉
金山山阳田园民宿街
13幢乡村房屋,一条田园民宿街。咖啡博物馆、精酿啤酒、田园蔬果、园林、工匠等,这些主题民宿经情景活动,如咖啡节、啤酒节、蔬果节、园艺节、工匠节等,串联成乡村旅游线路,这是位于金山区山阳镇的“山阳田园”开启的新尝试。
但这并不是该镇第一次打造“民宿街”。同在山阳镇的金山嘴渔村,规划者将渔家文化、特色饮食和民宿融合,打造成了“中国最美渔村”,也是上海乡村民宿探索的成功案例之一。乡村民宿试水者众,但成功的讲究还在于抱团,以产业聚集效应和配套服务提升来满足受众所需,这背后正是农文旅融合之道。
提名:顾伯伯农家乐 | 八十八亩田 | 东篱竹隐
年度乡愁美食 〉〉〉
金榜1号“叶榭软糕”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伴手礼。在由上海市消保委组织开展的“2021上海特色伴手礼”评测中,评选出的“金榜1号”是一款来自乡村的糕点——松江“八十八亩田”出品的叶榭软糕。几轮激烈角逐,这款糕点与上海众多知名老字号、品牌企业等,共同成为专家和消费者眼中能够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而有魅力的“符号”。
叶榭软糕之所以受到欢迎,反映的是一群创业青年对乡村和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判断、巧思、实践。作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正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在与时俱进的消费市场中拥有新的生命力。
提名:鲜肉月饼 | 桂花圆子 | 道昇砵肉
年度创意 〉〉〉
“嘉定三农”主题公交车
“嘉有百味,香满疁城”“此心安处是嘉乡”“嘉有美景不远行”,一辆辆具有嘉定“三农”特色的主题公交车,穿梭在嘉定新老城区之间,作为嘉定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嘉定的特色农业、乡村振兴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市民视野。
作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公交车广告不是新事物。但作为城乡对话的一种方式,“流动”,无疑让这种对话增加了许多声量,以及温情。
提名:“横沙优品”礼包 | 无花果红烧肉 | 新村乡“稻田星空”帐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