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田园综合体、“网红”景区、特色民宿……~~~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园综合体、“网红”景区、特色民宿……
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朱家沟村五福临门民宿

  时下,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不少乡村旅游仍存在景点盲目跟风、建筑风格混乱、开发模式趋同等情况,销售着大同小异的小吃、服饰、工艺品,甚至在主打产品和营销手段上追求城里味道,丧失本地农家特色和传统乡村风味,导致游客审美疲劳、客源竞争激烈。对此,乡村旅游需要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发展。而在不少地方,通过不同的规划和建设,做到了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车程仅需一小时

  去乡村“微度假”

  深秋时节,在“印象梁园”田园观光旅游综合体百果园种植园区里,仍可见到赤红橘黄的果实缀满枝头,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采摘。家住合肥市区的吴先生一家四口,正享受着采摘柿子的乐趣,“从市区开车到这里差不多一个小时,很方便,我们经常来这里玩。”

  这个种植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梁园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如今又具有另一番乡村特色。政府和企业联手,充分发挥区域自然生态优势,围绕农、林、牧、副、渔多元化产业,打造特色生态景观,构建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康养民宿、亲子休闲、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现在已建成450亩百果园,全部施入有机肥改良土壤,精品水果有梨、猕猴桃、山楂、石榴、甜柿等。”印象梁园项目总经理黄瑞介绍,项目总占地5800亩,预计总投资3亿元。2021年该园区举办了民俗文化艺术节,结合区域内千亩花海、百果园、农家餐饮,融入传统表演、手工艺等元素。此外,园区内还设有农耕文化园,供游客体验农事活动。

  梁园附近就有高速公路入口,距离合肥车程1小时,距离南京、淮南、蚌埠、六安等城市车程两小时。“我们致力于把肥东打造成探寻田园之美、体味乡愁、回归慢生活的诗意栖息之地。”肥东县文旅局副局长关堂梅说。

  “大家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往前走。”在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的龙泉山欢乐森林景区,一群群参加研学游的小学生们为景区增添了一抹亮色。

  景区项目负责人介绍,景区规划项目包含未来智慧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户外劳动实践基地、乡村童趣休闲体验中心等六大板块。仅2021年国庆试营业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已达14.6万人次,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丛林之间来一场“大冒险”、通过显微镜深入观察植物的生长、沉浸式感受红色历史文化……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此外,4000亩的森林氧吧、3万平方米的超级花海、环绕园区3公里的网红森林小火车……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星球”。

  地处肥东最南端、位于四顶山脚下的“四顶山居”特色民宿可谓是肥东通过盘活村民闲置房屋、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民宿产业的一个样板。整个民宿被青山包围,静谧的环境、融入江南园林风格的室内设计,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来此度假。“因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环巢湖民宿集聚区吸引了大量游客,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全县民宿入住率通常保持在80%以上,国庆期间民宿客房入住率达100%。”据关堂梅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民宿已运营16家,在建8家,拟建6家,民宿市场投资总额逾5亿元。

  大山深处景区

  让人进得来还留得下

  瓦山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紧邻雅安汉源县,平均海拔1800米,是全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和当地大多数乡村一样,这里群山环绕,植被茂盛。之前,瓦山村二三产业并不发达,农业是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这里的农户世代以耕种为生,加之不太便利的交通,发展十分困难。

  但瓦山村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神奇的大瓦山屹立于瓦山村腹地,东面山脚下还分布着“五大天池”,夏季气温凉爽,冬季山湖雪白。过去,周边城市里有所耳闻的游客会自驾来到这里。去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拍抖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里分享当地美食、美景和农特产品,让这个不为人知的小乡村才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

  在云雾缭绕的大天池旁,正在施工的是一个规范化的停车场。“节假日由于自驾来的游客超出预期,有时疏导交通就要花上大量时间,所以我们正加紧修建集中化的停车场。”金口河区文广新局驻瓦山村第一书记牛刚介绍,目前瓦山村共规划了1座停车场,还有1个游客中心,完工后预计车辆容纳量将超过100辆。

  一辆辆黄色小巴时常在乡间穿行。这些“小黄车”便是2020年在四川全省推行的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开行的乡村客运小巴,不仅有统一乡村客车的标识、车辆外观、站牌以及从业人员标识,还能提前电话预约实现“通车通到家门口”。

  “除了满足村民们日常出行,一些游客需要上山,或是需要去景点也会联系我们,无论是价格还是安全都更有保障。”乡村客运司机童学华说。“金通工程”乡村客运小巴不限于固定的运行时间和班次,按照乘客的目的地和时间安排发车,根据路程收取车费,直接将乘客送到家门口。

  “村里现在共有5辆这样的乡村客车,每辆载客7人。我们还会顺带一些邮政的信件,未来应该还会与快递进一步合作,让快递也能送到村民家门口。”童学华说。

  在通过短视频让大众知晓前,这个四面环山的川中小乡村籍籍无名。

  不仅在于当地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二三产业很少,经济较为薄弱。即使“老天爷赏饭”让瓦山村拥有大瓦山及“五大天池”这样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外面的人”不知道,曲折的盘山公路更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

  “我们正在修建一条旅游环线,预计不久游客就能从峨汉高速经245国道直接上到旅游环线,不仅路更好走了,时间还能缩短一半。”瓦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罗高说道。“瓦山村未来最大的优势在旅游,最大的潜力在旅游,想要利用好这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进得来、留得下才是发展关键。”罗高说。

  五福临门

  将悠悠乡愁装进民宿

  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有这样一个地方,白日里,暖阳透过老式的木格窗户洒满大炕,入夜后,壁炉燃起熊熊火光,房间中暖意融融。窗外是陇上江南美景,屋内是西北大炕,两种风格在这里融合,将山乡景致装进画卷,在恬静惬意的生活中慰藉远方游客的乡愁。这就是朱家沟村里古色古韵的乡野民宿五福临门。

  朱家沟村旅游资源丰富,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村内景观有燕子河水景观、千年麻柳古树、风雨廊桥、朱家大院、归朴园、问炉坊、三潭映月等。2016年,朱家沟村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古村落历史和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朱家沟村位于康县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区内,有传统古建筑朱家大院、历史悠久的古树、流泉瀑布等旅游资源,村内的古道、古宅、古泉等更是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景观,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五福临门民宿负责人朱彦杰说,朱家沟村还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有大量的闲置传统民居,成为修建民宿的载体。

  2017年,返乡创业的朱彦杰流转了5户村民的旧屋,开始修建民宿。他以五福“福、禄、寿、喜、财”为主题,将整体面积约为780平方米的房屋,打造成5个小院落。走进五福临门,游客可看到明净古朴的传统老房子,白墙黑瓦、雕花门窗,古树花墙、青石斜路,形成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的诗意栖居地。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结伴而来,在这里既能饱览朱家沟村生态之美,感受陇南乡愁与乡情,又能品尝特色小吃,体验乡村旅游之乐。

  在建设民宿的过程中,朱彦杰没有对房屋进行大拆大建,而是按照朱家沟古村落的特点,在保留原住房和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住宿特点,提升房子的舒适度与美观度。

  朱彦杰先从内部住宿条件入手,重新设计电路,确保顾客用电方便和用电安全,又购置了五星级酒店品质布草,更换优质品牌床垫和乳胶枕等床上用品。他还重新配置室内灯具,将窗帘更换成加厚布料和薄纱两层窗帘,安装了小度智能系统,增加了室内除湿机,家具、门窗等也是重新定制,以保持古宅的古香古韵特色。

  改造后的五福临门,有传统木制家具、石头院墙、花篮子以及古色古香的装饰设计,整个民宿充满了传统的乡野民居韵味。同时,整洁柔软的布草、明亮漂亮的灯饰、干净实用的盥洗用具,又让民宿充满了现代气息,为下榻者打造了一个高品质的住宿空间。

  (本文据中国旅游新闻网、四川发布、《工人日报》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文字整理:陈祈)

  【链接】

  乡村旅游力戒“千村一面”

  乡村旅游最忌“千村一面”。在开发上,不能简单地依葫芦画瓢,应通过盘活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有别于城市的民居建筑、特色美食、乡土人情等独特元素,就地取材,把优质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整合统一,推进特色旅游名村、名镇、名县建设。在运营上,可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村民参与、股份共享”模式,让村民和商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培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旅游旺季,可紧扣主题举办乡村文化节,开设乡村小剧场、乡村露营地、篝火晚会,丰富游客夜间生活,通过村史馆展、小品展示、文艺表演等,强化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交流,变一日游为两日游、多日游。比如,湖南凤凰古镇利用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苗寨故事》《巫傩神歌》等民族文化表演,形成了“凤凰银饰”“凤凰姜糖”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质。在旅游淡季,可通过融合当地民俗资源、非遗项目,兴办研学课堂、农民学校,提供室内手工制作、亲子互动、拓展训练等活动,满足游客追求更个性、更新奇的体验,实现从度假游到主题游、深度游的转变,让乡村旅游“四季常青”,持续增加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乡村旅游+”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应通过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搭建新的供需平台,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生鲜电商、休闲度假、康养生态、客栈民宿等产业,既让劳动生产变得充满趣味,又能吸纳周边新农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增收致富。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现乡村的新变化,李子柒等知名视频创作者的广受认可,与其展示了富有田园诗意的乡村生活密切相关。“酒香也怕巷子深”,乡村旅游项目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优势,采用互动性、沉浸式的多媒体呈现,由专业的网红达人带头,培训指导当地村民开展乡村直播、短视频推介,塑造个性化的文化IP,打造亮丽的旅游名片,让游客“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变“流量”为“留量”,变“关注”为“效益”,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乡村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王春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东方城乡报调查02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2022-01-06 2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