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浦东新区张江镇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龚晓凤
~~~
~~~
~~~——上海画家李国平举办红色中国画作品展
~~~
~~~——“黄炳权奖学金”诞生记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家乡教育尽绵薄之力
——“黄炳权奖学金”诞生记

  □通讯员 杨宝祥 洪金龙

  实施“黄炳权奖学金”至今已有12个年头了,在喜迎母校——张江中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建校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黄炳权奖学金”创立的史实,深深地缅怀母校的创始人、忠诚的爱国民主人士黄炳权先生。

  “实业救国”“教育兴国”

  黄炳权先生,生于1900年10月,是浦东张江栅(今张江镇)西黄家牌楼(原建中村四组)人,黄炳权先生一生以“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思想著称,历经六十八载坎坷路,令后人敬仰。他也是张江中学、东建中学和五三中学的创始人,这3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

  2009年9月9日下午,张江镇庆祝第25届教师节暨“黄炳权奖学金”成立仪式在华师大张江实验中学隆重举行。全镇中、小、幼教师代表及学生和家长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当天,黄炳权之子、79岁的黄耀清老先生捐款100万元设立了“黄炳权奖学金”,首批15名优秀学生获得了4.3万元的奖学金。

  向善家风 传承后人

  黄炳权的三儿子黄耀清岀生张江,孩提时就耳闻目睹了父亲实业救国、乐善好施、造福乡里,捐资抗日等热心公益事业的义举,并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

  步入青年的黄耀清满怀救国志向,积极投身于学生爱国运动,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家也就成了当时地下党员聚会的场所。

  深受父亲实业救国、教育兴国思想影响的黄耀清,1991年离休后,萌发了要用自己有限的积蓄在家乡以父亲的名义创办教育基金会的想法。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引导他实现了这一愿望。

  那是2008年的一个深秋,他和从北京来沪的二哥耀宗同去张江老家探望多年未见的亲友,遇到堂弟黄耀庭。堂弟送给他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张江钩沉》,并说书中有多篇文章写的是黄炳权的事迹。黄耀清细读全书后,对今天的家乡人依旧十分敬重和怀念自己的父亲在家乡所作的贡献深为感动。

  在当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早晨,黄耀清来到张江镇政府,找到了分管宣传、统战和教育的负责人邹文,提出了捐赠100万元在张江设立“黄炳权教育基金会”的设想。邹文听后表示愿意全力帮助策划落实此事,并建议这一基金会可附设在黄炳权作为创办人之一的张江中学,黄耀清表示完全赞同。2009年春节过后,经各方协调,最后定名为“黄炳权奖学金”,总金额100万元的奖学金,面向张江镇区域内所有中学,定在每年教师节前发奖,延续时间不少于20年。

  传承宏愿 告慰先父

  2009年9月9日那天,黄炳权的儿子、媳妇、女儿及孙辈们等10多人,从各地赶来张江相聚,参加“黄炳权奖学金”成立仪式。黄炳权的二儿子、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院士、82岁高龄的徐葵(原名黄耀宗),特地从北京赶来,并代表黄氏家属致辞。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兄弟姐妹大多在张江长大,亲眼看到父亲及同道好友为支持家乡教育和实业的发展做出的努力。现在国家飞速发展,更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今天黄家捐赠奖学金,希望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黄耀清也动情地说:“父亲一生为社会做公益,我们子女在他的影响下,都从事革命事业。现在我年纪大了,别的亊做不了,只是希望以设立奖学金的形式将父亲支持家乡教育的精神延续下去,继承他教育兴国的宏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述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满腔热忱一团火 志愿服务带头人
急抗疫所急 想抗疫所需
关注认知障碍患者 浦东“三久团队”拍摄公益情景剧
以画言志 用笔传情
新泾镇体育健身俱乐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为家乡教育尽绵薄之力
东方城乡报民生07为家乡教育尽绵薄之力 2021-09-03 2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