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
随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持续开展,各地也陆续开展了“共享头盔”的探索,从实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目前“共享头盔”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随车配备的,目前主要在浙江等地试点推行,这种头盔一般放置在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前车筐内,但为了防止丢失,有的在安全头盔和车把之间连着一根收缩绳,这样为骑行时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是独立投放的“共享头盔”,这种“共享头盔”就像共享充电宝一样,有投放网点,市民可以扫码填写相关信息免费借用,但相对投放量很小,并不能满足需求。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本市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头盔佩戴率明显提升。为了不断深化学生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养成教育,宝山区公安分局联合区教育局在全区120余所小学、幼儿园投放1500个安全头盔,建立安全头盔“共享驿站”,充分利用学校门卫室、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公共场所,通过设立头盔共享点,向学生、家长提供免费外借服务,建立健全学生佩戴头盔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从实践来看,这一头盔共享的方式较为成功,兼顾了方便群众与安全出行,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有充分的调查数据表明,佩戴头盔让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和受伤程度皆有大幅下降,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对骑车戴头盔有了充足认识,“共享头盔”作为一种相关服务的补充,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但根本上还是要提升骑行人的安全意识,佩戴头盔也仅仅是安全出行其中一个环节,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来说,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