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企兴万村,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2015年启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2020年完成第一个5年目标,并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主要形式、重要平台和社会扶贫的著名品牌。

  今年,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也升级成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将继续动员全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品牌化、常态化、标准化、平台化,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当中,探索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反哺“三农”,履行社会责任。

  “万企帮万村”

  开辟企业扶贫中国道路

  时间追溯到5年前。

  2015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该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自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说,“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欣慰。”

  截至2020年11月底,12.3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3.72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28万个),带动和惠及1779.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发行作为发起方之一,共为1674家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贷款余额1235亿元。

  “万企帮万村”用实践探索出社会扶贫新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实现村企双赢,有效促进“两个健康”,成为社会扶贫领域的金字招牌。行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深刻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论断,有力证明了坚持市场导向在扶贫中的独特作用。

  由“帮”升级为“兴”

  企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一环

  今年,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助力行动升级为“万企兴万村”行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指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当前,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十分必要。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全国工商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健全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制发倡议文件,做好激励工作,推动“万企兴万村”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成效。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大力推动,对企业和农村而言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的介入至少可以为乡村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带来投资。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企业的设立和发展,都是资金投入的过程。二是带来就业岗位。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就是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而非农岗位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主要途径。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企业对接乡村发展,不仅能够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量,还能对当地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最优配置。企业进驻后,有利于将农民手中的土地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使农民在获得更高的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利用要素资源。五是把本次品牌融合企业品牌进行高端包装。企业本身拥有打造产品的能力,对于一些乡村非遗文化遗产或当地特产,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包装和打造产生为全新的品牌产品,叫响乡村全域品牌化。

  不仅如此,企业的介入还有利于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这对于农民身份的转变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裨益。

  企业介入为乡村

  带来“造血式”飞速发展

  在新时期中,巩固脱贫成果如何从“帮”到“兴”?民营企业该如何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万企帮万村’升级成为‘万企兴万村’,变的是名字与方向,不变的是民营企业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再次发起《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的倡议,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乡村振兴,产业要旺。刘永好建议,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数百亿元规模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金的投资、管理和使用,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发展,扶持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产业。“动员全国民营企业家们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结合现代农业、生态环保、乡村旅游、科普体验等多种业态,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和‘万企兴万村’的示范样板。”

  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民营企业也是重要力量之一,民营企业可发挥在产业、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担当,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他建议,应加快建立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激励机制;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发挥好龙头民企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好龙头民企在巩固粮食生产和种业翻身仗等农业重点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联农带农,实现农企共建共享;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家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并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和表彰。

  “政府搭台,村企唱戏。”在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委员看来,“万企帮万村”行动一方面改变了部分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挖掘农业农村市场潜力提供了机会。“资源互补非常重要,只有两者互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效应。”他建议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做深做透做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把企业信息和村里的相关信息都公布在平台上,让企业和村里精准“相亲”。他还表示,当乡村产业步入正轨,造血机能初步完善的情况下,要提前研究谋划好非公企业的退出机制,让非公企业有余力和精力投入更多的“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本文综合自中国经济网、人民政协网、中国民族报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文字整理:张红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万企兴万村,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积极助力脱贫,矢志不渝坚持“三农”情怀
东方城乡报调查02万企兴万村,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2021-04-01 2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