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钟山县:
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 发展种养产业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始终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政府主导、银行主推、贫困户主为”的策略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中的“造血”作用,通过落实政策、扩大宣传、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等方式,对发展产业需要贷款的贫困群众做到“应贷尽贷”,稳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使扶贫小额信贷“贷”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甘肃:
农业保险为产业发展兜起“安全网”
近年来,甘肃把农业保险作为有效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关键举措以及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以贫困户主要增收产业全覆盖为目标,强化系统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在全省全面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同时,甘肃积极创新承保理赔方式,拓展农业保险功能和作用,为产业发展兜起“安全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西南宁:
武鸣区沃柑每棵树都有“身份证”
近年来,武鸣区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依托信息化技术,走出一条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鸣鸣果园的APP上包含了每棵果树具体的营养方案,施肥产品名称、单位用量等信息量化可见。不仅如此,大数据贯穿了沃柑生产过程中的植保、人员管理、采收、分拣、仓储、冷链到终端销售的一系列流程,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农作物图像识别、全自动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沃柑保鲜储藏等科技的支撑,也助力沃柑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为规范产品标准认识,武鸣还制定《武鸣沃柑商品果分级标准》,对武鸣沃柑商品果进行5个等级的划分,并建立沃柑拍卖平台。在拍卖APP上,客商们可根据拍卖时间、拍卖斤数、果品类别等详细信息在线上交易。
江西省奉新县:
农田“白色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奉新县采取如下措施,积极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一是积极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适期接膜等措施,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的合格农用地膜。二是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会5期,培训农户600余人,累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2000余份。三是回收利用。指导农户对具有使用价值的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对没有回收价值的残膜采取“户收集、村集中、镇存运”回收模式,纳入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2020年,全县共回收废旧地膜145吨,回收率达82.5%以上。四是替代推广。推广无膜栽培技术,利用作物秸秆等作基料开展育秧育苗、菌类种植等,覆盖基料后期腐化培肥地力,提高亩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