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金寒梅
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陈志强著的散文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继作者的散文集《桃花盛开的地方》2015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后,又一次呈现给读者的一本描写浦东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回味乡愁记忆的新书。
该书共有六辑80余篇散文,分别是:桑梓情思、往事回眸、有感而发、人在旅途、历史钩沉、纪实留声。这是一本回忆往事亲情、睹物思情、抒发怀旧情怀的书,如“老屋里的那张八仙桌”、“父亲的鱼竿”、“记忆中的乡村广播”“远去的棉田”等;这是一本记录家乡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弘扬正能量的书,如“访汇角抗战遗址”、““海上狼牙山之战”中的浦东壮士”、“浦东沙家浜传奇故事”等。还有“故乡的十里桃花”、“寻访马氏老宅”、“走进家乡的弄堂深处”、“露从今夜白”等抒发热爱家乡情怀的文章。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作协顾问倪辉祥为该书作序写道,这本散文集中的不少篇目,作者显然是把一些最有感触的乡愁情感,借以颇具匠心的构思、朴实无华的文字,力求让意欲流露的情感真实。只有不娇柔造作的情感抒发,才能抓得住读者的心,才能引得出阅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陈志强意欲颂唱生他养他家乡的弥足珍贵的不了情。散文集中的《故乡的十里桃花》,仅仅千字的散文,内涵的蕴量却不小,透溢出了作者对故乡十里桃花自豪而挚爱的感情。作者以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起兴,虽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十里桃花美景,但它却是虚拟的梦境。之后又以唐朝汪伦编织了“十里桃花”的美景,诱“骗”所崇拜的大诗人李白前去一游的故事,再次带出了莫须有的“十里桃花”作铺垫,随后笔锋就十分自然地转到了自己家乡“真真切切的十里桃花”上:而后又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来呼应、来点题,借以抒发作者的“桃花”乡愁之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认为,从陈志强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对家乡、对故乡的父老乡亲,对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树一物一景都充满了深深的爱意,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陈志强出生于浦东新区大团镇,从小爱好文学。1980年开始写作,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水利报、东方城乡报、上海科技报、浦东时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发表新闻、人物通讯、纪实文学、评论、随笔3000余篇,累计文字200多万。已出版散文集《桃花盛开的地方》《挥之不去的乡愁》,文学作品综合集《长三角文学》、《我的自选作品》等多本作品。散文《祭海》获叶辛文学馆“用文学留住乡愁”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随笔及征文曾多次获奖。62岁陈志强表示,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在花甲之年要努力奔跑,一圆青少年时期就有的“文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