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村看到‘封条’和‘告知书’,马上就跟村委会联系上了,村里也很及时派人过来跟我们对接……”刚从陕西汉中返沪的外来人员孟杰和文利丹说。在松江新浜镇文华村,不少村民房屋的大门贴上了一道“封条”,还上了一把锁。一旁,贴心地标注了村委会联系电话。
负责对接的村委会协管员接到电话后,立即来到孟杰居住处进行信息登记,仔细询问了两人的行程和信息:何时从老家出发,何时抵沪,返沪交通方式,中途在哪里停留,有无其他同行者,同行者的姓名……认真对两人做了体温检测后,才安排专人为其“解锁”,再三叮嘱做好自身防护和健康观察。
近些天,外来人员陆续返沪,再过几日,或将迎来一波“高峰”。在文华村,村域面积大,又临近镇工业区,外来租户比例大,要保证返沪人员安全、平稳、有序抵达入村,并能及时、有效、全面地采集信息,让数据在可控范围内,文华村研究推出了“三个一”工作办法,即“一张封条”、“一把锁”、“一封告知书”。经过前期反复排摸,在村委会与村民房东沟通后,不仅对春节期间离沪外来租户进行了信息登记,还在这些房屋门外,逐一贴了封条,上了新锁,并做信息告知。
“近些天,村委会每天都反复排摸,核实外来和留村人员信息,采集的数据也每天都在变化。‘三重保险’加上去,收集的数据会更可靠。”文华村党总支书记吴雪平告诉记者,“眼下,村内保持每天早、晚两次巡查和排摸,这样,就从四个方面确保外来人员信息实时掌握,相当于筑起‘最后一道防线’,确保文华村疫情不传播,不扩散。”
文华村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有65名湖北籍人员租住在村。“针对湖北籍外来人员,我们早早就打电话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协调沟通,建议尽量延迟回村时间。”外来人口协管员王菊说。目前,文华村对于需要隔离的外来人员,不仅安排有专人配送生活用品,每天进行体温检测通报,保持关心做心理安抚,还在隔离房门外贴上了“居家隔离点”说明,并对简要信息进行公示,贴心地关照周边村民,并提醒相互监督,尽可能做到全方位服务。接下来,对所有返沪外来人员,仍将持续进行每天一次体温检测,重点区域人员做每天两次体温检测。
据了解,文华村是新浜镇首个实施“村庄小区化”管理的试点村,疫情爆发期间,村内区域按照“控大路、堵小路”的办法,对车辆人员进行了全方位把控,外来“未登记”车辆一律禁止入内。路口设置有岗亭,通过门禁与信息系统记录,严格掌握人员出入情况,工业区内部分未涉及村域,则由志愿者24小时值班把守。此外,春节刚过,村委会还行动在先,为村民“抢购”了一批口罩做定量发放。
“‘村庄小区化’管理为我们村建起了第一道防控关,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好的主体防控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遗漏或疏忽,所以,我们就有了开展‘三个一’工作办法的设想。”吴雪平解释。
“目前,正处于防疫关键期,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目的就是希望能确保每个人的健康安全,也希望所有返村人员都能积极配合。”村委会主任姜利峰表示,近些天,所有村干部、村属事务党员、志愿者、外来人口协管员全部在岗,正全力以赴投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