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文化站要有人有场地有经费
  □雷元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阵地的面貌在变,综合文化站等设施逐步建立;文化工作的思路在变,“挖掘本地资源、开放办文化”的思想逐步发展;文化引导着民风在变,“节日文化”“广场文化”“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等群众性活动深受欢迎。农村文化服务有了很大发展,但与新时代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比,还有一些短板。

  一是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成后的维修和管护还没有财政保障。场所破了、设施坏了,我们只能自己找资金,或是挤出工作经费,临时做一些小修小补。二是活动经费不能满足需要。文化站除了人员经费,每年只靠乡镇政府拿一部分资金,勉强保障文化中心阵地的活动经费,其他如组织演出、农村文化活动、送戏下村,都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三是人手不够、人员老化的问题很突出。这两年我们站里配了两名兼职管理服务人员,村里有了1名文化管理员,但是待遇偏低,人员专业素质低,发挥的实际作用有限。

  建议一是将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和养护等,纳入财政预算,以切实解决基层文化站的后顾之忧。二是适当解决一部分基层文化活动经费。三是文化专业人才配备向乡镇倾斜,加大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的力度,同时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加强基层文化业务的培训,让农村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人物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连载
乡村振兴是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导向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
乡村文化站要有人有场地有经费
落实基层基础工作 实现有效治理下移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乡村文化站要有人有场地有经费 2019-12-24 2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