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邻帮邻、乡帮乡”的传统,让人倍感温暖。平时空闲时,邻居间会串串门,拉拉家常,妇女们会聚在一起做针线活;农忙时,邻居间还会互相帮一把,帮着照看小孩,收割种田,特别是造新房、操办喜事或谁家有困难时,邻居会主动帮忙。在浦东新区书院镇,自从推进了“睦邻点”建设以来,邻里情不仅得以重现,而且变得更温馨更美丽。
现在,老年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农村老人实际上是“孤独养老”。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布在书院村居的33个睦邻点,让老人们有了生活上的互相照应、心理上的互相关爱,更有精神上的快乐。
在棉场村2组顾品仙家,只见“点长”(睦邻点负责人)们正围桌而坐谈论睦邻工作的事情。外灶村63岁的黄根明首先打开了话匣子。老黄的“阳光睦邻点”,在当地最早创办,特点是互帮互助,抱团养老。平日里大家在这儿聊聊家常,谁家有困难大家还一起帮帮忙。2016年8月的一天深夜,台风咆哮,风雨交加。96岁孤老蔡阿婆的房子屋顶突然被大风吹掉,顿时,砖瓦掉落声大作,蔡阿婆吓得在屋里大喊。风雨中,邻居们立即赶到,有的打着手电照明,有的搀扶老人,将阿婆送到黄根明家里休息。台风过后,睦邻伙伴们还帮助老人修缮房子。
2012年4月,六旬奚慈聪在劳动时不慎腿脚骨折,而他家里80多岁的老人也跌跤骨折了。望着人家都到田里干活的身影,老奚愁眉不展。没想到,睦邻伙伴都来了,翻地、播种、插秧,还有除草、打药水等农活都包了,最后还帮助收割。在睦邻伙伴的帮助下,老奚的2亩水稻和油菜、麦子等庄稼地一点也没有耽误。老奚感动的说:睦邻睦邻,赛过及时雨!
洼港村68岁的姚引仙说,2015年她创办了“幸福睦邻点”,特点是以文体骨干为主开展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睦邻伙伴们自编自演了一台节目,有舞蹈、唱歌、朗诵、小品等,她们身穿红军服装,挥舞着大刀精神抖擞地表演,200多位老人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合不拢嘴。今年8月,睦邻伙伴们自己动手做了20双布鞋,送给了12组80岁以上的老人。每当睦邻伙伴相聚做了汤圆、馄饨,总是先送给周边的老人品尝。80多岁的顾美珍阿婆说:睦邻睦邻,比自己的孩子还好!
棉场村70岁的周振玦说,她们办的“开心睦邻点”,人员有38人,特点是结伴关爱,让老人们开心。今年夏天,睦邻伙伴们组织“纳凉晚会”送戏下组,送戏到14组,文体骨干则表演舞蹈、说唱、钹子书、沪剧等节目,尤其是小品《争创美丽庭院》、快板《夸夸我伲棉场村》等节目,很受村民欢迎。有的邻居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睦邻伙伴会出面调解。贫困户家里有困难,睦邻伙伴会主动关心给予帮助。朱阿婆说,睦邻睦邻,真是开心果。
这些睦邻点,如同一根根琴弦,弹奏出和谐文明的乡音雅韵;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了让农村老人实现快乐养老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