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东方社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管~~~
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管~~~
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管~~~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管
老人们的“绿动家园”唱响社区自治主旋律
  □通讯员 金丹 记者 王平

  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管。在书院东场社区,一只由12名平均年龄在63岁的居民组成的队伍,在党建引领下,自发成立“绿动家园”团队,唱响了社区自治新篇章。

  东场三村是东场社区一个开放式老社区,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小区内,公共绿化被随意破坏,绿化带改建成小菜园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随意搭建鸡、狗棚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他居民的生活环境,虽然社区也曾多次进行整治,但是回潮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激发居民的自治能力,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小区面貌,去年6月,东场居民区通过议事会商议决定开展“绿动家园”自治项目,带动小区居民自主参与改善小区生活环境。

  “绿动家园”现有12名人员,主要由小区内党员、块组长、楼组长及居民志愿者组成,平均年龄63岁,73岁的老党员杨海兴是团队负责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76岁的袁根海,袁老伯早年动过肠胃手术,但当杨海兴询问他是否愿意参加队伍时,袁老伯便一口答应。“作为一名老党员,碰到总是脏活、累活,老袁总是冲在第一个”杨海兴说到。有一次在安装绿化护栏时,老袁在使用榔头时不小心敲在了自己手上,受伤之处便立即肿胀起来,当其他成员劝他回去处理一下,他却笑着说:“一点点伤,不要紧的,先把事情做完。”

  凡事开头难,为了让辖区内的居民们理解自治项目开展的初衷,负责人杨海兴便专门拟定了一份居民告知书,每天带着团队成员们起早贪黑,深入到居民家中上门宣传,以争取居民们的支持。居民倪根珠家是开展环境整治的第一家,当整治队伍来到倪阿姨家时,听闻来意的倪阿姨起初并不配合,团队成员们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释起了团队建立原因,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倪阿姨欣然同意,还主动要求加入团队,并亲自动手拆除和清理了自家的鸡窝、鸭棚和违规种植的蔬菜。现在的倪阿姨,每天跟着队伍,干得热火朝天。

  除了宣传带动,整治团队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奔赴在各个整治现场,据老杨回忆,在整治小区24号门前的公共绿化带时,各式各样的垃圾被堆得满满当当,竟还有蛇虫鼠蚁出没,尽管有些队员在清理过程中身上爬上了许多蚂蚁,但却毫无怨言,直至把整治点清理干净。“在整治环境时,违规种植蔬菜是整治中的棘手问题。”杨海兴说到。曾在整治一户居民家的蔬菜时,由于蔬菜即将成熟,主人始终不愿意铲除掉,尽管老杨和队员们多次上门劝说,但都遭到了拒绝。不同意,清理工作难以进行,同意,接下去其他居民如提出同样的要求,整治工作就难以继续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况,老杨他们左右为难,最后在居委支部和团队成员们两个多小时的苦口劝说下,“钉子户”的思想终于通了,也保证了整治工作后期的顺利开展。

  “这是我们的微信议事群,除了发布日常活动通知,平常我们就在群内互相勉励”,老杨打开手机微信介绍道,曾有一位团队骨干曾因承受不了一些居民的谩骂而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就把她的想法发到群里,一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队员们纷纷在群里讨论:“我们做的是为民造福的事,问心无愧!”“破除旧的事物肯定有矛盾,只要坚持,他们慢慢会理解!”就这样,在大家的互相激励中,团队成员坚持到了现在,没出现一个成员离队的现象。

  随着“绿动家园”团队的持续深入,他们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居民的传统观念,一些居民也逐渐意识到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如今,漫步在东场三村的小区内,老小区焕发了新面貌,昔日的鸡、狗棚已不见踪影,绿化带内干净整洁,“绿动家园”成立以来,清理垃圾近10吨、安装公共绿化护栏200多米,小区内还打造了绿地建设示范区,以便居民茶余饭后休憩。

  东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崔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绿动家园团队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激发更多居民加入小区环境整治队伍,逐步改善小区生活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写作
老人们的“绿动家园”唱响社区自治主旋律
“加班文化”之风不可长
“民族品牌工程”提供全方位传播服务视角
东方城乡报东方社区周刊05老人们的“绿动家园”唱响社区自治主旋律 2019-05-10 2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