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类农产品产销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农民关心农产品如何卖出去,并卖得好价钱,市民关心在哪儿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农特产品。也就是说,农民生产与市民消费如何精准对接?
●练内功,标准化生产筑品牌
11月16日的重庆忠县,冬意渐浓,但依旧硕果满园。漫步在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的柑橘园里,笔者被眼前挂满枝头的柑橘和散发出的阵阵橘香所吸引,仿若置身一片世外“橘”源。
“通过近几年的品种改良,忠县柑橘不仅品种多,而且成熟期限也很长,从每年10月开始到次年6月,果园里都会有不同品种的柑橘销售,每年4月花果同树的景观更是独特。”忠县副县长甘露说,忠县有2000多年柑橘种植历史,是全国柑橘优势区域长江中上游柑橘带核心区,不过以前由于种植技术受限,柑橘的产量产值都非常低。自从1997年启动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以来,全县持续发力培育壮大柑橘产业,特别是2015年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全县搭建了“柑橘+互联网”平台——柑橘网,彻底转变了柑橘的生产经营方式。
“品种是前提、品质是根本、品牌是保障,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必须做实农业‘三品’工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介绍,如今,重庆市推进农业标准实施示范,已累计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202个,建成1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三园两场”679个,面积达160万亩,大大夯实了农特产品外销的基础。
●拓销路,互联网交易更红火
初冬时节,位于江西定南县老城镇坳头村的一片赣南脐橙园陆续进入采摘期。与此同时,该村农村电商服务站也迎来接单高峰期。“以前种脐橙,盼着丰收,又愁销路,现在村里设了电商服务站,许多果农不用出村,脐橙就远销四方。仅今年‘双11’当天,村电商服务站就接到脐橙订单100多单。”该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刘辉文介绍,定南县脐橙网上热销得益于当地农村信息化硬件设施能力的提升。目前,定南县7个镇的112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创建的“电商直播+农产品”销售模式已成为当地脐橙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途径。
不过,农特产品要走出家门,物流是关键。重庆市忠县商务局局长刘淑表示,距离县城55公里的石桥村盛产柑橘,但因山路崎岖,高额的运输成本导致当地柑橘年年滞销。
“为了降低农村电商快件寄递费用和配送时间,由重庆合干电商公司出资建设,忠县政府按建设资金的50%提供补贴,合干电商物流共同配送中心整合申通、圆通、韵达等8家快递物流资源,建成了合干电商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及配套的快递末端公共取送点。”刘淑介绍,在此基础上,合干电商让利于农户,将上行农产品寄递价格从5公斤20元左右降低至成本价4元。通过这一举措,农村电商销售量和整合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均同比增长60%左右。今年六七月份夏橙发货高峰期,日均发货近6000件,夏橙整体出货约10万件。
●抓机遇,提升农民数字化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按需生产甚至按需分配成为可能,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培育和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可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屈冬玉认为,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其中,城乡数字鸿沟最为突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首先,要立足国情社情农情,建设有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数字乡村。要持续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其次,要夯实数字中国基础,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要统筹推进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数字化高效管控农村集体“三资”,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的实施破解滞销卖难问题,引导外部资源通过信息化延伸到村,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提升农民数字化生活水平。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点,提供“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服务,丰富农民数字化生活服务内容,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