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国庆米”渐呈现良性供求业态
  □文/摄 记者 陈宗健 

  首次“试水”,一吨多“压仓”储备的现加工稻谷竟也卖到脱销,并在现场发出了二千多张名片。上海宣桥生飞家庭农场生产的“松早香1号”在2018浦东第十届农博会上一举成为“网红”,让“80后”年轻农场主黄生飞倍感振奋,对未来种粮的路更加充满自信(如图)。

  黄生飞称,她原本并不喜欢种田,认为太辛苦。她为此还曾劝过家人改行,也别再去种田。自2015年成立了家庭农场后,黄生飞从水稻种植上开始渐渐尝到了甜头。尤其是在种植了“国庆米”后,订单电话与日俱增,使她逐渐有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由此大大提升了她的种粮积极性。如今,黄生飞家门口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06亩,其中“松早香1号”有250亩,占到了浦东全区该水稻品种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并由此成为“上海新大米”所指定的10家优质稻米生产企业之一。上海人素有吃新大米的偏好,软糯甘香的口感尤为迎合广大沪人的味蕾,尤其是国庆前夕上市的“国庆米”,沪人更是情有独钟,其中本市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松早香1号”和“松早香软1号”。据了解,今年的“上海新大米”均产自市郊农村,生产单位覆盖全市9个涉农区。其销售渠道也由去年设置的百联集团旗下联华大卖场及标超外,新增了城市超市、绿地集团的G-Super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盒马鲜生等线下渠道共53家,并积极拓展了盒马鲜生、本来生活网等线上平台,实现了销售平台的多元化。近年来,在方便市民们购买新大米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们的种粮热情,使本市“国庆米”渐已呈现良性供求业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特稿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倾诉
   第07版:浦东
   第08版:写作
本市“国庆米”渐呈现良性供求业态
酒店大厨回乡“掌勺”,重拾农家菜里的乡间情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报头
广告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01本市“国庆米”渐呈现良性供求业态 2018-10-05 2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