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近些年,盛产优质大米的辽宁盘锦农村探索“认养农业”模式,为“认养”客户提供个性化选择,让“城里人”可以在农村乡下有亩“自己的田”。在这种私人定制模式下,消费者可提出具体种植、加工要求,并能通过手机程序查看自己名下水稻的长势,水稻成熟后,农产品直供消费者手中,确保产品优质。
2017年盘锦市“认养”水稻种植面积估算达30万亩,在农业抱上二、三产业的“大腿”后,像万国才这样的众多当地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间渗透融合不断加深,加之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不断加入,不少地区的农业已经向后延伸到了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农业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精品农业、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广袤的农村地区兴起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带动了农村发展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转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了农业安全问题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加收入首要是产业兴旺、多业并举,除了生产粮食之外,还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延伸,让农民有更多收益。
虽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但我国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口,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支撑乡村振兴,而不能单纯靠高福利留住农村人口。刘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