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故事要从4年前说起,那天是元旦。我,一名禁毒社工赴崧泽强制隔离戒毒所将他接回,同行的还有老王的儿子小王。
●戒断毒瘾 父子重聚
元旦出所,在我看来和平日出所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天是一年的开始,意味着人生新的起点。我当然希望老王也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以此来激励自己远离毒品。
或许是受到节日的影响,或许是看到读初一的儿子同来,老王从进入我的视野开始,始终在微笑着,而他手中,拿着儿子的照片。在我的脑海里,父子重逢是温馨的一刻,是两个男人间真情流露的时刻,我默默地站在一旁,期待着这动人时刻的到来。此刻的我,多少是有点激动的,因为我本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还没有等父亲走近儿子,就听到儿子面无表情,用略带冷酷的声音说道:“爸,这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来接你。”单这一句话,便让父亲收回了迈向儿子的脚步,而周遭,顿时鸦雀无声。回过神的我来不及观察老王父子的表情,快速上前,轻轻拍了拍老王的背,欢迎他回归,但尴尬的气氛并没有散去多少。
一路上,父子俩坐在一起,两年来终于可以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交谈,可气氛并不比冬天的温度高。我从后视镜中看到小王低着头,而老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向儿子保证会好好照顾这个家,承担起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我转过身,用略带责备的语气告诉老王:“其实,你欠儿子一个道歉。”老王怔怔地看着社工,“你应该为你的所为对儿子说声对不起”。我继续说道。
●打开心结 从头再来
在几秒钟的沉默后,身高超过1.8米,一向大男子主义的老王转头面向自己的儿子说道:“儿子,爸爸对不起你,请你原谅爸爸。”而小王,终究只是一个初中生,坚强的外表下是一颗稚嫩、渴望得到父爱的心,终于,儿子敞开了心扉,将自己这几年来受到的委屈倾倒在了父亲的身上。因为父亲吸毒,上学的儿子被人看不起;因为父亲欠钱,儿子将3元的早饭钱省下2元,定期还给别人;因为父亲不在,母亲没日没夜地工作。随着儿子的不断倾诉,他的吐字逐渐断断续续,开始带有哭腔。我从后视镜里注视着这对父子,父亲在一旁默不作声,虽然他看着儿子,但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眼神是逃避的,内心的愧疚,自责,懊悔使他无法正视儿子。他欠这个家太多了。
终于,老王伸出左手,将儿子搂入怀中,一字一句的说道:爸爸不会再吸毒的,爸爸不会再让你和妈妈受苦的。简单的一句话,让儿子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埋在父亲的怀里忘情的哭泣着。儿子已许久没有如此依偎着父亲了,而父亲,终于明白儿子长大了,陪在儿子身边,看着他长大,是一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后的戒毒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生活的压力,毒品的诱惑,老王产生过动摇,在最艰难的时刻,又是小王,来到了社工点,将父亲的摇摆告诉了我。我不能再看着老王辜负自己的家人,看着小王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下生活,和小王一起,对老王开展了危机干预工作。家人和社工的努力没有白费,面对亲人和毒品,老王选择了前者。戒毒的路永远不会平坦,但老王的内心中,对家人的爱是他最重要,最强大的戒毒动力。街道为了帮助老王一家缓解生活压力,给他特批了一辆便民早餐车。随后的生活开始走向正轨,老王负责买原材料,妻子负责做早餐。一天,老王特地拿来妻子亲手做的油墩子送给社工品尝。那是我吃过个头最大,味道最好的油墩子了。
●宣传禁毒 打击犯罪
小王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向110举报有人非法种植罂粟,获得了学校的表扬。社工问他怎么知道那是罂粟花,他说道:“父亲吸毒后,我通过网络了解了不少的禁毒知识,而且禁毒社工也去我们学校开展过禁毒宣传。我恨毒品,因为毒品害了父亲。”
忙忙碌碌,4年过去了,在政府的帮教和支持下,老王完成了社区康复协议,是一名成功的戒毒者了。但他心里明白,戒毒人生,才刚刚开始,今后的路,也必定会有坎坷,他要陪伴在儿子和妻子身边,守护他们。现在,老王一家已经搬去了新的地方,我已许久没有和他们见面了。前不久,在微信中,老王晒出他儿子的照片。儿子已经长得比父亲高了,爽朗的微笑着,很像父亲。我相信他们一家今后的生活是幸福的,就因这浓浓的父子情。(作者系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沪东组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