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先扶志 人勤百业兴
  □于振海 晏国政

  在中部一些贫困县,部分县乡干部说起脱贫攻坚的具体帮扶措施头头是道,一谈到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就面露难色。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广大扶贫干部要在精神扶贫上多下苦功。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采取有力举措,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和干部只重视物质扶贫,部分贫困户“肚子”饱了、日子好了,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却还没提起来,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埋下了隐患。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问题。少数基层干部想方设法在容易出成绩的物质扶贫上动脑子,对见效慢的精神帮扶有畏难情绪,导致脱贫攻坚工作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

  精神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户和贫困村多年来帮而不富,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精神有很大关系。这种精神的树立,既要靠贫困群众自我生发,也要靠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积极作为,去唤醒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激发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志向。

  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精神贫困、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基层干部切实转变观念。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度,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专刊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粮食丰收是改革发展的坚实保障
“卖难”问题凸显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
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作用
扶贫先扶志 人勤百业兴
东方城乡报观点A04扶贫先扶志 人勤百业兴 2017-06-22 2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