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江苏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
~~~江苏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江苏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1号除尘器发生了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四周传播,继而引发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有47人在爆炸中当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悉数损毁。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进行统计,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1亿元。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伤员,做好遇难者亲属安抚工作,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人责任,吸取血的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张高丽、刘延东、马凯副总理,杨晶、郭声琨、王勇国务委员也都作出了重要批示。后经调查认定,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在这起事故事后追责中,最终有1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9家涉事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分析认为:引发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系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过多所致。事发当天,事故车间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而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由此发生了氧化放热反应,积温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后,引发了除尘系统及事故车间的系列爆炸。由于事故车间没有安装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了群死群伤。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层。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且通道中放置了轮毂,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由中荣公司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的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公司进行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除尘器本体及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未按《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要求设置泄爆装置,集尘器未设置防水防潮设施,集尘桶底部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外部潮湿空气渗入集尘桶内,造成铝粉受潮,产生氧化放热反应。

  此外,中荣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也十分混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现有的规章制度未落实到车间、班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辨识不全面,对铝粉尘爆炸危险未进行辨识,缺乏预防措施。未开展粉尘爆炸专项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不落实,造成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爆炸危险没有认知。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讲,苏州市、昆山市和昆山开发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地方政府所属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落实等,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事故教训:

  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人民群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教训非常深刻。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坚决不能以牺牲职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

  各类粉尘爆炸危险企业不分内外资、不分所有制、不分规模大小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自查自改,要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维护和使用通风除尘系统,除尘系统必须配备泄爆装置,要切记加强定时规范清理粉尘,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技术措施,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防水防潮设施,加强对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辨识和对职工粉尘防爆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粉尘防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

  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强化依法治安,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摆位”问题,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在招商引资、上马项目时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对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淘汰出局,严防安全监管“盲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专刊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知识问答
东方城乡报专刊B06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7-06-22 2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