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虽然资源有限,但是日本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特别注重品牌意识的树立和推广。相比日本,中国拥有更多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由于起步晚,结构单一,管理落后,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只是单兵作战的“农家乐”,很少能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因此,日本乡村旅游的品牌发展路径对中国乡村旅游品牌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重视产品特色化
乡村旅游,首先要具有“乡村”的显性特征,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乡村”这一关键词。乡村若是失去本来的特色,就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在“乡村”这一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乡村旅游的特色。如日本由大分县的“一村一品”那样,让每个村都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与其他村保持区别,但又形成关联。
重视产业集群化
在日本,乡村旅游及其关联企业从本地的文化和资源特色出发,为满足乡村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而相互结网和互动,创新并衍生出乡村旅游服务的产业链,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推动日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日本北海道的中札内村,他们将农业品牌、农村品牌和乡村旅游品牌进行有序打造和推广,最后形成品牌的合力,使当地的乡村旅游品牌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这种纵向的产业集群也是一种发展方向。
在中国,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也常能见到,如现在很多靠近城市的山区或农村都在搞“农家乐”,但是大部分都属于粗放型的产业集群,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小富即安型的乡村旅游“小作坊”,他们乡村旅游产品特征同质化过于严重,并且相互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基本没有合作意识。因此,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化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有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参与,统筹规划,注重引导和监管,只有做到真正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化,才能消除现在中国乡村旅游无序发展、恶意竞争的乱象,也才能提高中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重视管理科学化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乡镇、村民观望者居多,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引导方面花了大力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纵观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在对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也不可否认政府、企业或个体在对乡村旅游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科学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重发展轻规划、重扶持轻统筹”“产品同质化严重、公共服务薄弱、品牌营销落后”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新的突破和转型,也更加彰显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和转型,必须加强统筹规划的专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在产品开发中,一定要在政府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将本地区的农业产品、农村要素,以及其他具有乡村风格的食宿体验和文化内涵进行全面整合,由点到面,形成矩阵效应。在产品完善中,必须有一个组织牵头,必须要有总体的规划和监管,必须把“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基本要求,还可以将各村之间通过绿道、骑行道形成网状连接形成乡村旅游面,提高游客的可玩性和停留时间。在宏观操作层面上,应该有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协助,微观个体参与的一套对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监管和维护体系。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展示乡村旅游的自身特色资源,传播乡土文化,回味农耕文明,让乡村旅游打出品牌,走向辉煌。
重视营销多样化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家到村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营销也必须突破之前的单兵作战模式,注重营销的多样化。在乡村旅游处于点状发展的初期阶段,家家户户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等客上门的方式来发展,到了后来的自媒体时代,开始使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进行营销推广,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和美誉度,然而随着乡村旅游之间的竞争由家与家之间演化为乡与乡、县与县、区域与区域之间时,在原有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整合营销,重视营销的多样性,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主导,把具有相似特征乡村旅游产品的村落或整个乡镇甚至一定区域进行整体精心包装和推广,重视营销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也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重视城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城市巴士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立体化的宣传和推广,重点打造别具特色的区域乡村旅游品牌。
重视可持续化发展
日本乡村旅游因其先发展农业后带动旅游的模式,在恢复科学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生态循环和低碳经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如在前端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中端减少废物产生,末端促进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利用,形成封闭型生态环境。
中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展的无序和盲目,最后导致各地的乡村旅游大同小异,没有特色,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能够更多地接待游客,不惜拆除以前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旧房子,重新修建楼房,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最终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无序和衰落,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可持续。
中国的乡村旅游如日本一样具有特色,首先必须注重“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协会监督、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体制。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是逐利的,一般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所以,作为政府应该引导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注重环境保护,帮助他们规划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通过政府、协会、农会等组织平台对参与的乡村旅游农户进行辅导和跟踪,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可循环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传统文化、传统民俗的保留和传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魂”,也是乡村旅游最具有产品识别度的地方。
赵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