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唤醒山区沉睡的土地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土地经营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改革,让农村土地等资源集约化,形成适度规模专业化、标准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

  确权到户,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过程中,安顺市各地农村以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先导,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七权”确权,让农民吃下“定心丸”,确定其价值,赋予权利证书,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三权”,促使“三变”,农村的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东,从而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确权颁证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的归属,实现了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稳定和农户权益保障,也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解决了后顾之忧。”普定县农业局局长皮定华说。

  目前,安顺市共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24.76万亩;集体林地勘界面积525.8万亩,确权率95.2%;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14397宗,发证率99.5%;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3987宗,面积1336.17万亩,发证率100%;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143027宗,面积2.5万亩,发证率89.41%;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3458宗,发证率90.57%。

  对农村集体资产确权,赋予农民永久性的股权和今后入股经营分红的权利,满足了农民参与资产增收收益分配的要求,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快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赋权于民,让农民享受更多财产权益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2014年7月,普定县向普定思源农业生态园颁发了贵州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目前,普定县先后为向德胜茶叶专业合作社、罗伟家庭农场、裕隆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颁发57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银行累积发放贷款445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

  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青山苍翠、绿树葱茏。在山水之间,200栋斜屋面、红屋顶、黄粉墙的崭新民居,还有新刷的油路,把山村映照得格外漂亮。金土地合作社经营的几百亩菜园和精品果园里果菜长势喜人。

  谁也不曾想到,两年前的塘约村还是一个二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9元,村集体经济从两年前的3.8万元跃升至2015年的75.6万元,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如今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除了土地有租金收益外,另外还有打工收入,入股土地折合资金股,可再分利润红利。土地合股经营有赚不亏,村民个个满心欢喜。集体经济领域的拓权赋能同样如火如荼。各地在落实社员集体资产股权的同时,赋予股权的继承、社内流转等权能,安顺不少地方探索建立了股权抵押制度,一些改革先行的村,积极采取增资配股、项目公司化经营、整体公司化改造等形式,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股份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人人所有、人人没有”的产权虚置问题和“既要分配、又要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实现了社员对集体资产产权享有的长久化、定量化、物权化,赋予和保障了农民稳定可靠的财产所有权。

  易权于市,放活经营权

  近年来,安顺市以县为重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交易平台,县乡两级设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村设服务站,组建了农村土地仲裁机构,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农村产权依法、有偿、自愿和规范交易。目前,全市6个县(区)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交易120笔,交易金额9230万元,进一步激活了村级集体资产。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和可经营性资产投入到公司或合作社,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持有股金。安顺市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技术、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将财政定向投入的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持有的资本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到经营主体,有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今年初,紫云县松山镇新民村把财政下拨的100万元扶持发展资金折资入股到天然鹿业有限公司,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带动、折资入股、坐享分红”模式,每年扶持20户贫困户,农户按股分红,三年一轮换,滚动扶持贫困户,预计今年底人均将得到8000元的分红。

  安顺还建立了权益保障机制,把保护农民产权利益列为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民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同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股份联合体。

  繁荣呈现村稳民富业强

  普定县陇财村村民卢兴秋,原本在外打工。沙湾农业大观园建设时,他所在村子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变漂亮了,水泥通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过周末,于是,他用自己的房屋开起农家乐,每个月纯赚1万元以上。他说,客人太多,现在的房子太小,打算再修一栋房子,一楼做餐馆,二三楼开乡村旅馆。

  通过开展“三权”促“三变”的改革,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种地的状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从而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真正让农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发展,让土地更加集中、生产更加集约,效益更加凸显。

  土地的流转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安顺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8个,乡镇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蔬菜、茶叶、水果、烤烟、中药材、生态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粮经比由2010年的52∶48调整为2015年的30∶70,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连续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达到30.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培育了2个国家级、43个省级、19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18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

  安顺把做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推广“1+N”镇村联动城镇化发展模式。随着一批“美丽乡村”的成功创建,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共计接待人数1195.03万人次、同比增长55.23%,实现旅游收入113.63亿元、同比增长56.94%。

  肖克  刘久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唤醒山区沉睡的土地
做好粮食收购监督检查工作严防农民“卖粮难”
[选载·家庭农场]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唤醒山区沉睡的土地 2016-07-07 2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