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江中山街道15个居民区建起30个睦邻点
曾经互不往来的邻居热络起来了
  以居民家庭作为活动场地,将社区里的志趣相投者聚在一起,一年多来,松江区中山街道陆续建立起30个睦邻点,覆盖15个居民区。曾经互不往来的邻居热络起来,冷清的小区热闹起来,疏远的关系热情起来,一个个睦邻点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通讯员 丁艺婕

  找回邻里亲情 

  三年前,搬进茸梅小区不到一个月的周老伯就生了心病,他常常梦到自己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和自己的“金相邻”有说有笑。“新小区环境好,可是楼上楼下,对门邻居都不认识,互不搭理,过得不自在。”自从退休老人蒋木根在小区里创建“离土乡情”睦邻点后,周老伯觉得,他找回了在老家的感觉。 

  每周一,蒋木根都会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料,与其他老伙伴儿一起相聚在邻居老黄家中,聊聊国家新政策、讲讲养生之道、说说家长里短。一年多来,老人们彼此间的感情早就浓得化不开,除了参加定期活动外,每周不定期的活动几乎天天有。 

  在蓝天一村“书法睦邻点”里,除了地道的“老松江”,不少从河北、安徽、江西等老家过来带孙子孙女的“保姆爷爷”、“保姆奶奶”,如今不仅成了书法达人,还有了自己的圈中好友。家住黄浦区孙阿姨来看望朋友马阿姨,去了几次“书法睦邻点”参加活动后,孙阿姨被深深吸引,现在每周松江住五天,市区住两天。 

  搭建自治平台 

  睦邻点重建着“熟悉人”社会,渐渐衍生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平台,创造出自下而上建构社区共同体的新经验。有了“离土乡情”睦邻点后,年过六旬的阿婆学会了摆弄数字电视,买了两年在家中闲置的智能手机成了老顾的“新宠”;因为隔壁空调噪声影响休息,与邻居吵架吵了半年的老张通过“睦邻点”与邻居握手言和;如今,谁家中水龙头坏了,电灯要修了,不等物业上门,邻居就先到了。 

  自去年试点创建以来,睦邻点在中山街道遍地开花:“绿色家园睦邻点”,是社区党员诸雪根带头组成的护绿志愿者队伍,在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群退休老人捡垃圾的忙碌身影;“暑期睦邻点”里,外来务工子女学到了安全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乐百戏睦邻点”成员都是沪剧迷,但慢慢也不满足于自娱自乐,主动把戏曲送进了附近的敬老院和其他社区;东外“银发睦邻点”成员平均年龄69岁,每周自发组织学习,同时为居委会管理献计献策……

  政府帮扶建设 

  在社区睦邻点建设中,中山街道始终坚持“三自一扶”,即社区居民自觉发起,志趣相投的居民自发组成,活动内容自行设计,街道居委会加强扶持。考虑到一些睦邻点仅靠居民一己之力难以壮大,街道出台政策,从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此外,街道将成立睦邻中心,具体指导睦邻点活动开展、睦邻点负责人交流培训等。今年年底前,街道还将召开睦邻点推介会,对优秀睦邻点、特色睦邻点、睦邻活动骨干等,通过制作宣传册等形式推介,引导一大批有潜力、有想法、有干劲的个人或团体投入睦邻点建设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专题报道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曾经互不往来的邻居热络起来了
闵行170余名教职工无偿献血表爱心
青浦区2个家政服务站争创市级示范
闵行检察院接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万人签名防范电信诈骗
电话“恐吓”诈骗 民警识破伎俩
营造厉行节约的文化氛围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4曾经互不往来的邻居热络起来了 2013-07-04 2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