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秸秆清理、拆卸棚膜、平整菜地、组织育苗……前一阵子,上海元德蔬果专业合作社掌柜丁惠康为菜园水稻轮作忙得不亦乐乎。如今,刚从大忙头里脱身的他又一头扑到了菜园另一头——为日常蔬菜生产管理忙活起来。丁惠康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是浦东第一家设施菜田水旱轮作模式示范基地,经过去年30亩地的轮作试验,发现其土地改良效果明显,不仅成功种植了水稻,也让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大有改观,有效解决了设施菜田所普遍存在的盐渍化问题及根菌瘤问题。因此,今年他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试种地面积,并在其他两家合作社中开始进行试推。
丁惠康说,水旱轮作需要合理安排茬口。因此,他们每年6月—10月即安排种植水稻,其余时间则根据季节特点合理安排蔬菜种植,并计划每两年轮换地块种一茬水稻,以确保水旱轮作探索的有效性。他介绍说,由于设施栽培土壤长期受到人为的特殊小气候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动性相对较差,淋溶作用弱且无自然降雨淋洗,加之一年四季棚膜覆盖栽培与化肥的过量使用,因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会逐渐恶化,连作障碍会时有发生,其突出表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严重。另外,由于长期处于蔬菜类旱茬连作状态,使同类病虫杂草、病原菌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所以,进行蔬菜水稻水旱轮作,不仅能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抑制病原体的滋生、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把用地和养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能通过菜、粮水旱轮作示范基地的创建,推行出一种新的科学种植模式,起到强化典型引导作用,保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