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畜牧兽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7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加工可扭转猪肉结构性过剩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在涨与跌之间,生猪养殖业好像是一部各种利益互相博弈的交响乐。博弈的结果是不管谁受伤,都不会有赢家。如何走出“大起大落”轮回怪圈,多位业内人士给出了可贵的建议。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进行猪肉深加工,优化猪肉产品的市场供应结构,才能避免这种无序的暴涨暴跌。只有优化产品结构,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双赢。

  发展食品深加工提取高科技产品

  “夏天鲜猪肉不好卖,但如果做成美味的猪肉丁、猪肉松、猪肉干等休闲食品以及午餐肉、梅菜扣肉、香菇肉酱等肉食罐头,可能销路就不成问题了。”食品界资深人士张秋艺说,完全可以通过猪肉深加工,开发低温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和速冻方便肉制品,扩大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等中式肉制品生产,以此来扭转猪肉供应的结构性过剩。

  除了从食品深加工方面着手之外,土猪肉还有高科技的一面。猪血、猪肝等可以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凝血酶、血红素,猪小肠可以用来制备肝素钠。相关人士甚至预测,目前生猪出栏量的增长速度,并不能满足原料药扩产带来的缺口。

  调整产品结构可提高需求量

  “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有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在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吴秋豪看来,生猪的供需变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被消费者所认知的猪肉价格波动事实上都是被放大了的。

  “从现有的数据看,历年来产能的波动通常也只控制在6%以内。这6%的增量对于白条肉、热鲜肉消费市场,可能就会被理解成供过于求,并传导到价格终端,成为价格失守的依据。而在深加工领域,企业短期增加6%的原材料库存,进而增加6%的产量,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黎连恒告诉笔者,只要建立和延长猪肉产业链条,在猪肉产量出现结构性过剩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这增长的6%猪肉进行深加工,就完全可以解决白条肉、热鲜肉相对过剩对生猪价格的不利影响。

  吕斯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文明创建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合作社
   第B04版:合作社·各地
   第B05版:合作社·解读
   第B06版:合作社·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深加工可扭转猪肉结构性过剩
夏季山羊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母猪安全度夏管理措施
肉猪价格(元/公斤)
家兔饲养管理的原则
仔兔补饲方法
沪郊毗邻地区苗猪交易价(元/公斤)
东方城乡报畜牧兽医B08深加工可扭转猪肉结构性过剩 2012-07-26 2 2012年07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