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户外广告牌别成为城市“飞来横祸”

  【事件回放】 拥有定点、长期、醒目等特征的户外广告牌,对于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安全认证、管理监察不到位等原因,户外广告牌正日益演化为悬在人们头顶的“定时炸弹”,给城市中“飞来横祸”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

  【微博热帖】

  @王瑞琳:各部门需构建起联合行动机制,“会诊”户外广告问题,力求给每一块城市户外广告都建立起一份专属的“健康档案”,按时为之“做体检”,对症下药拔“病根”,跟踪“复查”户外广告的“健康”状况。

  【综合观点】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2020年我国户外广告规模已达到1952亿元,同比增长10.7%,预计户外广告规模增长率将持续提升,可见,户外广告将成为越发重要的线下广告形式。户外广告不仅具备宣传推广优势,还作为重要的商业景观构成一张张城市“名片”,对户外广告牌的使用必须以落实安全性为前提,用严审常查的制度化管理给户外广告牌打造起坚实的“防护栏”。 

  整治“城市隐痛”,事前要打“预防针”。目前,我国并未建立起强制性的户外广告牌审批备案制度,各部门分而治之,负责审批备案的只登记,负责安全监管的不干预,联合审批的缺失导致户外广告牌设置的安全性实际上处于得不到保障的状态。户外广告牌的质审、施工、监管亟待按照制度化的统一标准进行强制干预,以权威的安全检测报告作为“针头”,严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将真正能遏止坠物风险的“抗体”注入户外广告牌,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环环落实,以具备实际约束力的安全备案制度作为事前排查风险隐患的可靠抓手。 

  疗愈“城市伤口”,事中需得常“复查”。在城市的户外广告牌中,除了安全不达标的,还有一部分是已经沦为了“僵尸招牌”的无主户外广告,完全失去管理维护。这类极易“惹祸”的户外广告如一道道溃烂的伤口趴在城市的皮肤上,若再无管理部门勤加整治,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将给城市和市民造成更加剧烈的痛苦。市政管理部门要扩大相关队伍并增强其专业性,定期巡查、抽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着手解决,切忌掉以轻心、滞后拖延。 

  要守好市民头顶的安全防线,就必须使监督管控常态化,用“终生未毕审不休”的观念取代原来的“一审管终生”,尽快建立并大力执行常规性、长期性的安全检测制度。同时,要在市民中提倡“城市安全,人人有责”,一方面强化广告所有者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畅通安全隐患上报渠道,鼓励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可能存在的公共安全问题,及时上报给市政部门进行风险排查,共同筑牢户外广告的“防护栏”,消除公共安全的“定时炸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之处才能见真章。城市管理亦是如此。“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精、亮点也在于精,重点在于细、难点也在于细。它需要城市管理者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一抓到底的决心。我们只有把管理精准到每一个细枝末节,我们生活的城市才能更加美好,广大群众才能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报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上海探索“走读”式化疗:效率高了、温度升了、费用降了
上海城市遮阳棚将更新
“剧本杀”有了规矩 更要有优质内容
抓拍
出手施救致人受伤被判不担责
10米巨型皮卡丘雕塑登陆上海松江印象城
上海免罚清单总数增至8份
热议
上海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团市委试点爱心寒托班
户外广告牌别成为城市“飞来横祸”
上海地铁16号线试行列车在线拆、并
东方城乡报一周02户外广告牌别成为城市“飞来横祸” 2021-11-19 2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