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探索“走读”式化疗:效率高了、温度升了、费用降了

  □陈静 生星

  如今肿瘤日益成为“慢性病”,经综合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定期接受随访与治疗依旧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供给。 

  据悉,上海的医疗机构创新设立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走读式”诊疗给患者带去高效、便捷的就诊体验,也给医院诊疗服务更为精准和有效。其间满满的人文关怀,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刚刚开设的升级版肿瘤日间诊疗中心,成为在门诊和病房之外的“第三空间”:既远离大量患者来往穿梭的门急诊,也不在相对封闭的病房大楼,闹中取静。上海十院肿瘤科主任表示,一方面,病情危重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急需一张治疗病床;另一方面,有限的病房床位难以快速及时响应稳定期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肿瘤日间诊疗服务应患者之需而生。 

  据了解,升级后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不仅设有50多张相互独立、温馨舒适、可调节角度的航空座椅,还集合了普通与专家诊室、多学科讨论会议室、国际与远程会诊室、护士站、配药间、输液大厅等多个功能单元。

  不仅环境大大改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还实现了流程再造。相比传统的病房诊疗模式,术前待床日从2到3天缩短为1天甚至零等待,每天治疗完成后可以回家。这种“走读”治疗模式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心理与情感支撑。 

  白天,患者或接受影像(超声、X光、CT、磁共振等)、实验室(血液、体液等)检查,或输注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完成治疗且观察无异常后当晚就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来院接受后续治疗。完成一个疗程的全部治疗后,患者即可办理出院手续。“走读”式诊疗使患者平均在院天数从5天降至3天,经济负担也大大降低。 

  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静脉置管(PICC)治疗,这会让患者感到不适甚至疼痛,不少患者对之心存畏惧。医院的社工部将音乐治疗引入PICC治疗。在PICC操作时,专业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一旁开展音乐治疗,显著提升了患者依从性、提升了治疗效果。 

  今后,肿瘤日间诊疗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联结社区、高校、志愿者组织等社会资源,开展更丰富、更多样的患者心理支持活动,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让医疗行为能够更加贴心暖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报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上海探索“走读”式化疗:效率高了、温度升了、费用降了
上海城市遮阳棚将更新
“剧本杀”有了规矩 更要有优质内容
抓拍
出手施救致人受伤被判不担责
10米巨型皮卡丘雕塑登陆上海松江印象城
上海免罚清单总数增至8份
热议
上海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团市委试点爱心寒托班
户外广告牌别成为城市“飞来横祸”
上海地铁16号线试行列车在线拆、并
东方城乡报一周02上海探索“走读”式化疗:效率高了、温度升了、费用降了 2021-11-19 2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