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兴村、旅游富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高博

  青山掩映,绿树环绕。初夏的马家沟一派安逸祥和的田园景象。地处燕山深处的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马家沟村,是一个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笔者刚到马家沟,一股书香气便扑面而来。村口的中式牌楼上写着“马家沟国学村”几个大字,两侧则题有“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的对联。

  走进村子,整洁的街道,白墙黛瓦的建筑。街道两侧的墙上,连片灰色浮雕绘制成的国学典故和诗词名句,与村庄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离村里的国学堂还有段距离,就听到里面传出阵阵读书声。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殿怀说:“国学堂每周六定时开讲,有祖孙结伴来听课的,也有婆婆领着儿媳妇来的。当然还有不少外地游客,这些人到村里除了游玩采摘,就是旁听一次国学课。”

  来自北京的游客孟晶晶对马家沟赞叹不已:“走在村里,就像走在‘世外桃源’一样,从内到外都能感受到祥和宁静。我的感受是下次还想来,特别有传统文化的那种底蕴,让人耳目一新。”

  但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家沟还是一个贫困落后村,耕地严重不足,全村人吃水仅靠一口不到2米深的井。村里的年轻人更因娶不上媳妇,多数人跑到外面打工。

  近年来,为突破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少的现状,在迁西县文旅部门对口帮扶下,马家沟村依托优良的生态基础和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确定了“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国学教育”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兴村、旅游富民”之路。

  打造“国学文化一条街”,建成国学堂;向村民免费发放便于携带的国学读本,家家张贴《弟子规》等挂图;将每周六定为全村“国学学习日”,聘请专业老师给村民上课……现如今,无处不在的国学符号,已经成为这座小山村与大山以外世界对话的独特“方言”。

  在“国学村”品牌推动下,马家沟村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回乡创业。

  村民姚兰兰和丈夫马海宁曾在外打工多年,家乡“国学村”的名号叫响后,他们发现来村里游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敏锐地嗅到商机。2016年,夫妻俩拆掉老宅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农家院,取名“宁兰轩”。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土特产也卖得特别好,根本不用出去吆喝。”提起红火的小日子,姚兰兰笑得合不拢嘴。

  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果、冬观雪,现在的马家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今年前4个月,马家沟村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走村镇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海归青年走在有机农业创业路上
“文化兴村、旅游富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文化兴村、旅游富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07-06 2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