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
日前,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针对有关职能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受到了很多乘客的一致支持,“静音车厢”可谓呼之即出。
乘坐地铁自觉接受安检、戴口罩、禁食等规范行为成为常态后,电子外放设备所产生的“噪音”成为为数不多的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如今《守则》明确不仅地铁执法人员发现有设备外放行为应该上前劝阻外,普通乘客干预这种影响他人的做法也有了底气。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公共空间内使用电子设备外放音量,其行为本质上和在车厢内大声喧哗的性质是一样的,干扰了正常的周围环境,影响到了身边的其他人正常乘车,违背了公共秩序和文明习俗。
其实“车厢静音”并非是上海首创,此前在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中也有类似规定,其关键仍然是在实施层面,比如如果乘客不听从劝阻如何采取进一步措施、未成年的孩子使用外放如何处理、确有需要的听力障碍人士或听力不佳的老年人接听电话需要扩音时如何人性化处置等等都是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目前上海的各条地铁已逐步在列车车厢内醒目位置张贴标识,同时在广播内提醒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好习惯养成不易,新规执行也考验城市的管理智慧,但学会自律、尊重别人的文明素养一定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