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很多人发自内心的想法就是,如果这一天不能陪父母过年,心里就很不踏实。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大年初一的时候,是要挨个给年长的长辈磕头拜年,这种仪式感所赋予的不仅是对长者的敬意与尊重,更是为自己的内心带来安宁,于是即使在信息传递已经可以以秒计算的今天,春节回家过年依然是每个在外漂泊工作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城市是工作地,家还是在远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外来建设者的贡献,城市也有责任为他们春节回家的路提供更多的便捷与温暖。比如休假制度的严格落实、高铁机票购买通道的简便化、节日期间的正常工作保障安排等等,都要兼顾统筹考虑、精心安排实施,为外来务工者铺就一条温暖的回家路,城市的温度与文明也能深深的扎根于他们心中。
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们回来为我们的城市努力工作的时候,要用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比如稳定的就业岗位、多层次的生活服务设施、平等公正的价值评判体系、子女的教育学习机会等,为更多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助力。
很多时候,即使所居住的“窝”再小,家在心中依然很大。买不上票,过年回不了家,那就是天塌下来的事情。在城市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赶着回家过年,潜意识中躲避焦虑、寻求精神慰藉的需求,社会要充分给予理解与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春节回家过年,才使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
我们城市人在自己的家里欢度新年的时候,不能忘记我们的外来建设者们,要尽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除旧迎新的钟声中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有亲人陪伴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