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的迟了,请专家医生给我诊治一下”,一名裤管上溅满泥土满脸是汗的大妈一路小跑焦急地喊着。“大妈您慢一点走,我们等着您。”原来这位大妈住在边远的村宅,一清早下地干活去了,直到中午收工回家时才得知有上海专家医生来村里为村民义诊。当接待这位大妈的医生仔细地诊治完毕,开了药方并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后,大妈才舒展了眉头。
老人渴望医生解除自己病痛
由民盟中央金山区委员会联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11位优秀医务工作者日前来到漕泾镇水库村下乡义诊,他们其中有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及民盟盟员,都是市区医务界的“大咖”,涵盖心内科、妇产科、皮肤科、中医科、内分秘、儿科、肾移植等多个临床科室。村民们获悉上海专家医生来村里义诊,早早地聚集在村部大会议室,其中七成是老年人,一些高龄老人或撑着拐杖,或由子女携扶着,他们渴望专家医生解除自己身体上的病痛。诊治开始后,病人不用挂号,按照个人的需求,直接依次由不同专科的医生诊治,一个上午诊治了100多名病人。
村干部为大妈大伯当“翻译”
“农村老人大多文化少,听不懂普通话,而城市医生也听不明白农村的地方方言,因此语言不通成为医患之间沟通的最大障碍,好在镇上统战部门早有准备,统战员、村干部、社工充当了医患双方的翻译。”水库村党总支副书记倪国英说她一个上午忙着维持秩序,又不停地给大妈大伯当“翻译”,把患者的病情转递给医生,然后又把医生诊断和医嘱告诉给患者,一些老人听完“翻译”后露岀了满意的笑容。
医生下乡诊治患者方便患者
无可置疑,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上城市大医院挂号难、看专家医生更难是众所周知。然而正如亲临现场的金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区委主委袁晓英及漕泾镇党委书记罗华品所表示的那样,这次民盟组织医务专家下乡义诊,虽时间与次数有限,但作为打通大城市优质医疗与农村患者“最后一公里”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欢迎更多的城市专家医生到农村为农民群众服务。在义诊现场,一位专家医生感叹,在乡村多诊治一名患者,城市拥挤的医院就会少一个人等候,且方便了患者和家属,民盟要发挥优势多作贡献。年过七旬的徐大伯两年前因心血管疾病安装了支架,总担心是否需要更换。他见到民盟盟员市九院心内科主任陈元美诉说了心中的忧虑,当陈教授诊断后告诉他只要坚持定期检査,现在不用去上海复诊的医嘱后,老人连声谢谢陈医生为自己解了心结。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握着民盟盟员仁济医院眼科医生尹海涛的手紧紧不放,原来老人近年来双眼几乎失明,但检査下来不能马上进行复明手术,老人感到很失望。当尹医生告诉他不能手术的原因是患者患有糖尿病,待稳定了血糖后还有机会做白内障复明手术,老人听完原委后很激动地说,都怪自己不好,服用降糖药有一顿无一顿,致使血糖不稳定,今后一定听从医嘱,争取早日手术治好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