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帖】
@杨朝清: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肉食在老百姓的饮食结构占据了重要位置。可是,当“舌尖上的安全”得不到有效守卫,老百姓正当的利益诉求就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养殖户不吃自养鱼”也好,“泥浆灌猪”也罢,这样的做法不仅背离了诚信、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也损伤了动物的基本权益。
【编者观点】
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下,“泥浆灌猪”让人触目惊心。利益的驱动,让少数人的欲望号街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千方百计地“多捞一笔”。“泥浆灌猪”成本低廉,收益却很可观,每头猪能够让这家生猪调运站增加两百元左右的收入。
物质的丰盈和精神的贫乏一旦联手,一些人就会在欲望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泥浆灌猪”让少数人攫取了暴利,却让广大的消费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泥浆灌猪”多出来的20斤重量不会转化为20斤猪肉,这20斤猪肉的缺口经过层层转嫁,最终还是要让消费者“买单”。猪肉价格上涨,不仅是因为养殖成本、物流成本的提升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还归咎于少数人的“罪恶之手”进行了疯狂的利益套现。
“泥浆灌猪”不仅导致猪肉价格上涨,还会导致猪肉品质下降,危害食品安全。“泥浆灌猪”采取一种暴力、残忍的方式给生猪注入其他物质,不可避免会给生猪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伤害——被强行灌胃的猪发出阵阵吼叫,而灌完后,吼叫声明显低沉下来,有些猪甚至直接瘫倒在地上。受到严重刺激的生猪会分泌激素使得肉质及pH值发生变化,出现“白肌肉”或“黑肌肉”。
而当地政府对此事的无毒声明则更让人觉得荒唐。的确,泥浆不一定是有毒的,猪吃了也不会及时死,不过是20斤的泥浆灌得猪不是猪,痛苦而已,没有一点“动物福利”可言,但这对肉质肯定有影响,否则也就不会有动物福利之说。再者,“泥浆灌猪”,最终是“羊毛出在牛身上”,“泥浆成本”由消费者买单,这不法添加,危害消费者舌尖安全是毫无疑问的。按照这种说法,“泥浆灌猪”是“加工过程中生产出的一种产品”,那么这产品还是一种创新之举,是不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要申请专利呢?“泥浆灌猪”既无毒又不影响猪肉,真是轻松一句话让人匪夷所思。
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丸心”,但是此时无毒胜似有毒,往往比有毒更可怕!监管失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竟然找出荒唐的理由来糊弄消费者,难道“泥浆灌猪”有理?当地官员看到这样的场面,吃了这样的“泥浆灌猪”的猪肉该是什么感受?面对问题,不是敢于面对,以积极的姿态来发现问题,承认错误,而是采取和稀泥,息事宁人的糊涂办法来糊弄人,“既无毒又不影响猪肉”,难道还要立功不成?对这样的公共事件竟然采取如此态度,如此应付糊弄,消费者还能吃到放心猪肉和放心食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