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田野上,农机轰鸣声不停。当前,夏粮大面积收获已经拉开帷幕,夏种夏管也将接茬推进,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三夏”大忙时节。今年“三夏”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抓紧抓牢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奋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全国大规模小麦机收 全面展开
5月26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郑州等地考察调研时,对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防汛抗旱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强调,当前要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产,抓实抓细夏收,指导地方提早防范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抢抓农时推进夏种夏管,落实好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仗。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截至5月26日17时,各地已收夏粮小麦7005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过4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当前麦收进度已近两成,其中西南地区及湖北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过三成,安徽、江苏等地已开收。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提前组织各地调配农机,做好夏收准备。据调度,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参与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能够满足夏收正常作业需求。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配备北斗定位、作业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化联合收割机更多投入生产一线,将为机收快速高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联合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单位共同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为切实强化农机应急救灾能力,有效应对强降雨、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农业农村部加强组织动员,指导麦收省份提前制定农机应急工作预案,签订区域互助合作协议,落实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建强用好农机作业组织队伍,配强应急救灾机具,及时组织开展抢收抢烘作业。目前,麦收重点省份已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9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2020多家、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6900多支。例如5月22日河南、湖北等地发生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雨前抢收,采取人歇机不歇等方式连续作战,24小时内机收超800万亩,实现“龙口夺粮”。
河南:1094条“绿色通道”护航夏粮颗粒归仓
“三夏”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战役,保障跨区机收运输车辆高效通行,是护航“颗粒归仓”的重要环节。在河南,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547个收费站开通“绿色通道”1094条,已累计保障跨区农机运输车辆通行6万余台次,减免通行费1400余万元,服务运输车辆司机和农机手10万余人次,整体运行平稳,农机运输通行顺畅。
前几日,来自山东淄博的跨区作业机手王连泉,在南阳收割工作一结束后,便争分夺秒赶到了河南周口。
“下了高速,给了我们大礼包,还有这安全手册,最主要的是还有这个免费维修、加油地址,上面还有电话,大礼包里面有火腿肠,还有方便面、毛巾,感觉心里特别暖。”王连泉表示,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划定了农机专用停车区,提供“三免费(洗衣、洗澡、加水充气)、三优先(加油、休息、维修)、一优惠(就餐8折)”服务。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对往年通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预计今年全省高速公路“三夏”跨区农机运输车辆通行量将达14万台次。“4月下旬,我们对跨区机收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开展了专题部署会和培训会,确保‘持证车辆免费快速放行、无证车辆容缺办理’政策传达到每一个收费站,传达到收费站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李江介绍,“三夏”期间,还在通行量大的收费站增派人员、增加查验设备、增加农机通行专用车道,确保下站高峰时段不排队、不拥堵。
目前,河南省高速收费站开辟“绿色通道”1094条,全面落实免费通行政策,根据车流情况及时采取增开保障车道、合理渠化车道、增派人员等方式保障车辆快速便捷通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每日通过路警指挥中心对重要通道、易拥堵收费站、重要服务区进行不少于2次调度,一旦发现车速减慢、道路拥堵等情况,将及时采取措施。此外,河南省交通部门联合高速交警等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涉及农机运输车辆的轻微事故实行“快处快赔”,对发生故障的农机运输车辆提供免费拖曳服务,必要时采取“带车通行、跟车保通、接力护航”的方式,全力保障农机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优服务就是促丰收。河南省开放公路道班、超限检测站等设施作为服务和晒粮临时场所,在服务区、“司机之家”、行业党建线下阵地设立872个接待服务站,提供免费茶水、临时休息等服务,不断擦亮“情满豫途”行业党建品牌。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三夏”服务台均提供免费绿豆水、菊花茶、防暑药品,全省51个“司机之家”全天候开放,提供免费淋浴、洗衣、休息服务。普通国省道180个服务区、停车区等场所应开尽开,保持卫生间、热水间等公益服务设施良好运转,为农机司乘人员提供“三免费、三优先”。
“三夏”期间,河南省严格落实“柔性执法”“服务型执法”工作要求,坚持疏堵结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财务审计处副处长徐会烨说,享受免费通行政策的联合收割机必须持有农业农村部统一印制的《2025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作业证免费发放,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当前,河南省“线上+线下”相结合,农机运输车辆大件申请实行专人负责、容缺办理,确保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证。全省已经建立12328热线接诉即办服务体系,对农机运输诉求“一事一协调”、闭环管理、提级办理。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通行证8323件,其中省内67件,跨省8256件。全省177个核查点免费提供收割机大件运输通行证帮办代办业务。
“我们还提前督促各地对辖区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再排查再治理,对既有的限高设施,调整提升限制高度,确保收割机运输车辆顺畅通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执法监督局四级调研员汪成银说。
山西:抗旱保丰收
旱情总体影响小
这几天,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丰镇窦庄村的麦田里,村民杨昌娥利用曲堤灌区的水源引水灌溉自家的麦田。“小麦旱的厉害,雨水也少,曲泵站给我们上的水,现在灌溉了,小麦长势还挺好的。”杨昌娥表示。
为防止土壤墒情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水务局提早对灌区的供水排水设施、机电启闭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制定灌溉方案,确保小麦及时补充上充足的水分。
今年,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随着尊村引黄兴南片区水源置换工程的顺利试运行,清澈的黄河水汩汩流入夏县水头镇小晁村的麦地里,为当地农田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利局局长韩俊峰表示,黄河水的到来为旱情解了大渴。“目前,全县引黄灌区有裴介、禹王、庙前、水头4个乡镇34个行政村,引黄灌溉面积增加到10万亩农田,全县黄河水引用量全年1700万立方米。”韩俊峰说道。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刘录祥表示,今年部分小麦主产区陆续出现旱情,正值灌浆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严重影响小麦籽粒饱满度和产量。好在前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组成小麦产业科技包县专家团,分赴小麦主产区和100个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与当地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等部门紧急行动,持续开展了抗旱防灾技术指导服务。后续及时喷洒、灌溉,有效降低了损失。
江苏: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小麦生长期怕大旱,收获期怕大雨。前几日麦收省份大部天气晴好、适宜成熟小麦收晒,但据中国气象局预报,6月1—2日全国大部将有明显降雨过程。
这几天,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白兔镇中心村种植大户刘国贤顶着烈日在地头指挥作业。他介绍,这片梯田式麦地因存在自然坡度,不同地块小麦成熟度存在5天左右的差异。因此,他们根据每日墒情监测的数据启动“抢收模式”,对达到标准含水量的地块实施分级采收。
“我们把能达到标准的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我们先收掉一批,由于天气原因报的连续有阴雨,麦子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要收到70%左右。在好天抢收的情况下,我们能达到国家二等小麦。”刘国贤说道。
目前,江苏全省已提前发放跨区作业证4.2万张,满足了农机手早日外出作业需求。在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一家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农机手朱桂桂和另外5个农机手一起,共驾驶3台机器“出征”,轮流作业,确保“人休机不休”,争取赶在大雨到来前让小麦颗粒归仓。
“到安徽,从宣城那边朝北收,那边都是梯田地,不像俺这边,直接开进去了。去6个人,有休息的、有维修的,到时候谁都能上,就是这样干。”朱桂桂表示。
目前,全国麦收重点省份已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400多个,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800多个,对跨区农机进一步简化核验程序、一律快速免费放行;组织设立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800多个,全域加力开展“送油下乡”和“送油到田”服务。
农业农村部强调,将组织各地积极应对,趁晴加快抢收进度,及时抢烘晾晒,全力以赴做好农机作业服务保障,努力确保夏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本版文字根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农民日报》、央视网相关报道综合而成,文字整理:贺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