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三农参考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推动乡村新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

  唐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核心提示

  当前,乡村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乡村新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乡村新职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注重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程度的提升;聚焦发展乡村新产业,依托新业态的发展为新职业的培育提供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符合区域特点和新职业特点的扶持政策。

  乡村新职业发展需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

  乡村新职业的发展为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和融合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乡村创业和就业。目前,至少有三类新职业人才已初具规模。第一类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列为新职业,并发布了《新职业——农业经理人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除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外,多地还涌现了以经营乡村集体资产为主业的乡村职业经理人。第二类是以乡村创新创业为主的人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显示,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超过50%。第三类是以数字技术运用为主的电商人才。

  乡村新职业人才具有两个典型的特点:第一,年轻化。第二,受教育程度较高。由此可见,乡村新职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从而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乡村新职业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引培用管等相关扶持政策要紧密结合年轻人的需求。在与一些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访谈中,当问及他们为何选择应聘乡村职业经理人时,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表示,乡村职业经理人的称呼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自己并非仅是在应聘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而是一个能够实现理想、拥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岗位。此外,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程度。因此,对于新职业人才提供的各种支持性政策,也应充分考虑当下年轻人的实际需求。在与一些农创客的访谈中,许多人表示,他们选择工作的乡村需要拥有良好的住宿环境,比如独立的卫浴和房间,以及稳定快速的网络连接和便捷的快递服务等。年轻人在数字化工具和科学技术转化、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与上一代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培育新职业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特别是针对这些人员开展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拓展培训,需要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发出符合年轻人能力提升需求的培训项目。

  乡村新职业发展需聚焦乡村新产业发展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首先,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已从小规模的小农生产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及农文旅的融合,逐渐成为众多乡村发展的新特征。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还促进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塑。这些变化催生了乡村新业态,促进了其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下乡、留乡创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其次,城乡融合发展使得乡村成为承接城市业态转移的新空间。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生活便利程度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相较于城市,乡村拥有相对较低的房租、物业等成本,以及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空间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吸引了一些业态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比如,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数字游民”“艺术村”“民宿村”“创业村”等新型业态。最后,农业和乡村的多样价值为乡村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些以拓展农业多样价值和乡村多种功能为导向的新业态,需要以乡村为载体进行发展,如自然教育、研学活动、农业生产与民俗体验、非遗文化产业开发以及农产品电商等。同时,一些传统业态与乡村的结合也焕发了新的活力,如各种乡村音乐节、歌会、乡村体育活动等。这些乡村功能的市场价值转化,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乡村新业态的发展为新职业的培育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新职业随着这些新业态的兴起应运而生,如农业经理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直接与乡村产业相关的新职业不断涌现。一些原本在城市中兴起的新职业,如全媒体运营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也在乡村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乡村新业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较于传统产业,乡村新业态总体上展现出门槛较低、规模较小等特点,能够吸引年轻人积极投身其中。然而,它们也面临着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替代性较强等挑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作为支撑新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乡村新业态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乡村新业态的发展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领域。以西部某县的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例,在120家经营业态中,餐饮店有32家,饮品及名特小吃店有22家。其次,乡村新业态在持续运营方面存在困难。部分乡村新业态在开业初期因新颖性能够吸引消费者进行体验式消费,但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比如,一些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庄,在第一年时是当地的热门景点,但第二年客流量就逐渐减少。还有一些村庄的农文旅项目季节性特征明显,旺季时因规模较小而承接能力不足,淡季时则游客稀少,难以覆盖运营成本。最后,乡村新业态的消费拉动能力较为有限。这表明,乡村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只有乡村新业态得到发展,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新职业发展需与乡村人才振兴紧密结合

  当前,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支持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其中亦包含对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扶持。从中央层面看,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性指导政策和法律均将人才视为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中,均有关于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此外,国家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详尽的政策、行动及举措安排。各部门遵循中央文件精神,分别制定了配套政策,如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等等。这些文件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目前,乡村人才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各部门及不同地区对于同一类型人才评定设置了不同的称谓和评定标准。例如,农业职业经理人也被称为“头雁”、农业经纪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职业经理人则被称为乡村运营师、乡村造梦师、乡村主理人等;民宿管家被称为民宿主理人或民宿主。这些不同的称谓反映了行业和区域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地对乡村人才的关注和创新。但是,由于各地的标准、要求和具体实践存在差异,尚未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的政策指导框架和评估体系。新职业的发布及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的设定,有助于统一乡村人才的内涵和标准,能够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评估、可比较的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职业的发展旨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必须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新职业的设定及职业技能标准需与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相匹配,使新职业的发展成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

  (摘编自“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推动乡村新职业发展
东方城乡报三农参考周刊05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推动乡村新职业发展 2025-03-04 2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