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更多全麦面、糙米饭端上餐桌

  粮食消费市场正迎来一场全谷物革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发展全谷物产业,能够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均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和全民营养健康水平。

  粮油市场刮起“全谷物风”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粮油产品的种类花式更新,正在从精米白面向粗粮谷物转变。在前不久举办的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的活动现场,多数参展企业将荞麦、全麦、高粱等全谷物系列产品摆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在市场方面,糙米、全麦等全谷物产品悄然兴起,有望成为健康消费新主角;在产业方面,粮油企业由精细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变,一粒谷物的利用率在升高、被浪费的部分在减少。全谷物概念风头正盛,粮油市场升级战正在打响。

  “消费者要求粮油产品越来越健康,我们旗下的糙米、荞麦、玉米、高粱米粉销量都不错。”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与普通大米做成的米粉相比,含粗粮谷物的米粉富含更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既健康又不容易发胖。这些产品还会出口到海外,销量也不错。”

  何为全谷物?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说,一粒种子由外壳、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全谷物是指谷物籽粒在去除诸如外壳等不可食部分之后,包含胚乳、胚及种皮三个完整的解剖学结构组成部分的谷物产品,如糙米、全麦粉及燕麦、荞麦等各种全谷物杂粮类。

  “我国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发展全谷物产业,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就是要鼓励消费者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倡导饮食健康化,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当下,购买全谷物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全谷物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谭斌说。

  相关科研机构也在围绕全谷物概念研究粮油产品的升级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把谷物做不同层次的剥皮,比如小麦、糙米,经过加工,谷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能够被保留在食物中。剩下来的麸皮或者米糠也可以再利用,成为面包的原料。谷物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被利用。”

  “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引入全谷物概念,有利于解决谷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粮食资源浪费、营养损失的问题。我们每年加工的小麦、稻米数量较大,如果更多的谷物主食以全谷物替代,其带来的节粮效应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全谷物产业,推动全谷物消费,从而进一步实现节粮减损。”谭斌说。

  江西九江谷稼米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况利军介绍,公司一直采用适度加工的模式,出米率明显提高。以大米举例,与普通加工模式相比,公司可多产一两百公斤大米,利润也在提高。况利军进一步解释道,适度加工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加工步骤,从而保留粮食更多的营养物质。在确保大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保障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当下,适度加工模式正在被更多的粮食企业采用。武汉轻工业大学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相关的稻米油加工技术在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湖北天星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累计实现新增产值15.89亿元、新增利润1.07亿元。

  2024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也提出,国家推广应用粮食适度加工技术,防止过度加工,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国家优化工业用粮生产结构,调控粮食不合理加工转化。

  用全谷物行动改善膳食结构

  发展全谷物产业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共赢的战略选择。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但粮食供需紧平衡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突出,饲料粮短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主食消费以“精米白面”为主,粮食过度加工问题突出,谷物表皮皮层和胚芽被去除,仅保留胚乳部分,导致成品粮出品率低,增加粮食损失,还会使谷物中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可能引发“隐性饥饿”,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调查显示,我国超过80%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拥有丰富的谷物资源,但全谷物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麦粉、全麦面条、糙米饭、糙米烧卖、荞麦面条等全谷物食品虽然逐渐走上餐桌,但全谷物消费严重不足,全谷物产品消费量占谷物消费量的总量比例不足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30%的占比,发展潜力巨大。也要看到,全谷物产业发展受到消费者认知不足、市场接受度不高、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全谷物适口性较差、产业链条短等各种因素制约。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推动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不足,导致市场需求不够旺盛。应实施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通过普及全谷物营养健康知识、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和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等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全谷物的认知水平,使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

  全谷物食品生产、加工和检测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全谷物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加工和检测标准体系却尚不完善,影响全谷物食品品质。应实施全谷物标准引领行动,健全标准体系,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全谷物食品在促进国民健康方面的作用。

  食品适口性差、容易氧化变质是影响全谷物产业发展的两个痛点。全谷物食品富含膳食纤维等,口感粗糙、咀嚼感强,不易受到消费者喜爱;胚芽富含不饱和脂肪及生物酶类,不宜储存。实施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可通过挤压、酶解、发酵、发芽等技术改善口感,通过灭酶稳定化处理来解决容易氧化变质问题。还应推动全谷物食品适用粮食品种选育,推动大宗粮食品种提质、全谷物杂粮提产增质,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创制符合我国谷物消费特点和习惯的多元化全谷物原配料和食品。深化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有效预防慢性病。

  全谷物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环节协同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如生产环节存在品种选育不足、优质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工环节存在加工技术装备落后、加工产品单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销售环节存在市场营销策略不当、渠道不畅等问题。应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强化食品品牌建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俗话说,五谷为养。发展全谷物产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创新的思维,探索产业发展路径,让每一粒谷物都能成为滋养生命、守护健康的宝贵财富。

  (本版文字根据《中国商报》《经济日报》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文字整理:王平)

  延伸

  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多样化全谷物膳食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七部门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指出,充分发挥餐饮行业组织作用,开发全谷物膳食烹饪指南,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全谷物膳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引导消费,推动构建科学膳食理念和健康饮食模式。

  《计划》总体要求,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计划》指出,要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保障全谷物原配料供给。鼓励条件较好的面粉和全谷物米等原配料加工企业,开展全谷物原配料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鼓励稻谷、小麦及杂粮主产区全谷物原配料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技术装备,提升原配料加工水平。引导加工企业在原料资源富集区建立全谷物原配料供应基地,增强原料保障能力。引导全谷物食品生产。鼓励全谷物食品企业改造或新建加工生产线,优化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开发系列全谷物主食、方便食品,构建全谷物食品多元化供给体系,提高全谷物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全谷物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联动发展。优化整合全谷物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及科技等各类资源,促进全谷物产业链相关主体协同发展。培育优质全谷物产业集群,鼓励建设全谷物产业发展园(区)。加强全谷物食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全谷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依托,挖掘当地全谷物文化元素,建设地方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全谷物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维护行业品牌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企业创新品牌营销推介方式,积极培育全谷物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全谷物食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组织开展年度全谷物优质产品和技术创新评选活动。

  《计划》强调,要实施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推动全谷物食品适用粮食品种选育。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深化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

  (来源:中新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把更多全麦面、糙米饭端上餐桌
东方城乡报调查02把更多全麦面、糙米饭端上餐桌 2025-01-07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