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贾佳
近日,2024年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年会在崇明区横沙乡举行。会议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与产权制度完善、智能农业与数据法治两大主题,结合当前农业农村法治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与会者认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法治现代化,这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也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上海要积极推动深化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法治理论体系贡献上海经验,形成高质量服务上海“三农”、放眼全国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原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宋建朝,上海市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咸军分别作开幕式致辞。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琳等出席会议。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文学国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致辞。
宋建朝认为,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法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对乡村治理的保障作用和对政府职能转换的促进作用。上海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和农村基层治理经验,有条件、有能力在地方立法层面围绕农业农村建设先行探索,在全面范围引领示范。
夏咸军提出,农业农村法治研究,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聚焦实际。就上海而言,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扎根上海实际,回应上海问题,积极推进中国自主的农业农村法学知识体系构建;要聚焦新形势和新任务,将法治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法律服务精准化;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法律,在区域协同框架下探讨解决农业农村法治问题。
文学国表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过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热点和难点法律问题,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且解决需求迫切,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资源要素流通和深度融合。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也更加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向着体系化方向不断完善。
在“现代农业发展与产权制度完善”主题环节,与会者把脉当前农业农村政策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上海农业投资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金峰;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李凤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法规处柳铮等,分别围绕农法的体系构建,耕地土壤作为单独物的赋权,上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立法等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开深入研讨。
在“智能农业与数据法治”主题环节,与会者结合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与自身研究,分享前沿观点和实践经验。《农民日报》驻上海记者站站长、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胡立刚,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高级实验师李云辉,君悦律师事务所胡峰等,分别围绕上海智能农业现状与思考、智慧农业发展的数据利用保障等内容作主题分享。
本次年会由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上海各高校学者、律师事务所、农业农村相关部门专家、村镇代表、企业代表等共60余人参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