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自然教育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王丹

  在湖北鄂州市碧石渡镇黄土咀,有一间“种地”的小学。这所村小有着四亩五分“责任地”,播种季,孩子们自己决定种什么,然后一起播种或栽秧。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欣然享用劳动的果实,并把其中一部分拿回家或送给村里老人,与更多人分享大自然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田间教育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在几块田地、一片果园上所发生的一切,已经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在与泥土“打交道”的过程中,体会四时的流转,观察自然的变化,自然生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与保护本能。

  不出意外,“种地”小学的故事引来无数网友艳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自然环境的联结也不断弱化和割裂,造成了自然教育的缺失。不仅城市里的孩子,甚至不少农村的孩子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谈不上以农村和劳动为荣了。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有趣的劳动课堂、自然探索的乐园和最佳的美育场所,不应该消失在他们的日常中。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有心人”重新发现并挖掘这些乡土资源的价值,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教育,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对于其他学校来说,也许不能拥有“校园里的菜园子”,但也存在可能的“平替”,如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城市中的植物园、公园等本就承担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场所中去发现自然野趣,探索万物奥妙。一年一次的“踏青”和“秋游”可能无法完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借助“外挂”共同打造可持续的移动自然教育课堂,值得投以更多关注和探索。当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机构推出种地、观鸟、水质检测等自然教育相关的服务项目,在监管部门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下,也能成为自然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

  其实,自然教育也好,田园教育也罢,关键并不在于孩子记住了多少种鸟的名字,掌握了多少种植物的细节。正如对于菜园果园里的丰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对于自然教育,我们也不妨多一些耐心,用心播撒下种子,静待种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破土发芽、拔节生长。

  (来源:光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动态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破除“指尖之累”
让自然教育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东方城乡报言论03让自然教育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2024-10-29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