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

  【核心提示】 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既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包含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指引。把握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应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邢明

  用科技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三农”发展是全方位多领域共同作用的过程,需要各方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在顶层设计阶段全盘考虑并逐渐完善。应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升前沿农业科技水平,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另外,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要稳扎稳打扎实推进,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推进造成其他生产要素的浪费。同时需要广泛地深入研究、领会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释放内生动力共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做好新质生产力

  与农业产业升级的衔接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具有颠覆性,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技术层面提升生产效率、从生产关系上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目前,以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到来,带动了农业领域新革命。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带来农业领域的革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将引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以突破性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当前,生物、信息、材料等科技迅猛发展,正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变革,农业生产效率将随之大幅跃升;新质生产力将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以科技创新之力拓展产业边界,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补齐农业本身发展的短板,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点。

  集中科研力量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主要靠耕地、淡水、化肥、农药等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农业生产力质态。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源自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地区要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率先实现农业物资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是激发农业科技进步的内生动力,要支撑跨学科,多部门协作,创新科研考核、晋升等机制,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集中科研力量率先抢占种业、农业核心技术、农机装备等科技领域制高点。

  以新质生产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质生产力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新质生产力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以黑龙江省为例,黑土地是该省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提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稳固生产要素。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升生产要素之间配置效率。多渠道拓展农村金融供给,利用大数据、信用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乡村金融体系,补齐乡村发展的资金短板。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建立完整的农业技术支撑系统,形成大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撑双通道,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

  (来源:《黑龙江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专题
   第08版:国际
把握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
走融合发展之路 让城乡“双向奔赴”
让更多新技术为“农”所用
东方城乡报言论03把握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 2024-08-13 2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