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以花为媒 以花兴业 以花助农~~~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花为媒 以花兴业 以花助农
“花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 网络资料图
图为玫瑰加工车间。 网络资料图

  春日已至,各地独具特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正是游客赏春踏青的好时节。西藏林芝的山谷桃花、贵州的百里杜鹃、水乡的金黄油菜花田……伴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花经济”发展势头正盛。

  激活农文旅消费潜力

  推动致富增收

  鲜花次第绽放,天山南北进入赏花季,“花经济”成为激活农文旅市场消费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赏花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情绪价值,也为不少地方致富增收带来了发展机遇。

  最美人间四月天,热辣滚烫数杜鹃。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原始杜鹃林内,各色杜鹃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蔚为壮观。漫步于百里杜鹃景区,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开满整个山谷。

  2024年自入春之后,百里杜鹃成为众多游客踏青赏花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数据显示,自3月10日正式开园至4月21日,百里杜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3.46万人次。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因“花经济”,百里杜鹃景区周边酒店、民宿入住率达到了90%。“我家40个房间每天都爆满,吃住一体让游客更加方便。”百里杜鹃普底乡颖川村民宿经营者安启芬说,花开得越好,生意越红火,干劲就越足。

  “花期之外,百里杜鹃管理区还提出‘一花七叶’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百里杜鹃AAAAA级旅游景区名片,立足125.8平方公里原始杜鹃林带,结合实际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花卉产业,逐步丰富和完善全区旅游业态,补足‘花期之外、花区之外’产业短板,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并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百里杜鹃旅游局副局长丁炼介绍。

  “花区之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百里杜鹃汇境花卉科技园,占地面积220余亩的园区,以“种苗培育+技术支持+电商回购+农户增收+绿色发展”产业模式,实现绿色循环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当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我们村建了花卉科技园,我们都到这里来务工,上班骑车几分钟就到了,离家很近,非常的方便,可以照顾到家,又不耽误上班,我主要负责各种花卉培土育苗、剪枝打芽、打包发货等,工资是做一天得一天,到月底结算,还有满勤奖,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村民吴学敏说。

  而在湖北十堰茅箭区,春风和煦,草长莺飞,五彩斑斓的“花世界”正徐徐展开,“花经济”像春花一样兴盛起来。在赏花热潮下,茅箭区打造了古风梅园之旅、茶园樱花之旅、山乡杜鹃之旅三条乡村旅游路线,塑造文旅品牌的同时,促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依托丰富的花卉资源,该区走出独特的“花经济”之路。廖家村、东沟村、大坪村等共种植油菜花3000余亩,油菜花含有很丰富的花粉,种子含油量达35%~50%,可以榨油或当作饲料用,油菜花的嫩茎及叶也可以当作蔬菜食用,极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配合油菜花的盛放期,茅箭区还开展了“春天里,放风大会”油菜花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互动,感受别样的花海乐趣。

  通过探索“赏花+”模式,该区把“赏花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有效衔接,推动农文旅融合,让春日“颜值”变“产值”。茅箭区桃源人家民宿主人王启迪表示,“每到这个季节游客就会暴增,就餐的客人数量也比平时多了40%左右。”另一家农家乐经营主也表示,自从春天到来,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还有不少旅游团前来订餐,周末一天就订出15桌左右。

  延长产业链条

  实现“一花双收”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丰富消费对象、延长消费链条,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实现“一花双收”。

  讲到“花经济”,便无法不提及云南。

  在昆明南部的斗南花市,每天有近3千万枝鲜花销往全国各地。消费者购买到手,摆在家里、办公室、各大活动展会现场的鲜切花,10枝中有7枝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春日里,百花次第开放,云南鲜花的“美貌”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眼与心。在直播电商等的加持下,云南鲜花完成了更广阔意义上的信息和货物的交换,一捧捧鲜花也触达到了更多消费者手中。

  “在别的地方,花是礼物;在昆明,花是日子。”云南的花不仅好看,还好吃,挑动着四方食客的味蕾。入春以来,鲜花当蔬菜的昆明,便进入吃花季。凉拌核桃花、苦刺花炒青豆、爆炒芭蕉花……一道道带有春天气息的“花”样美食,出现在大大小小的餐馆。

  在云南,可食用的花多达上百种。当地人将一些可食花卉融入到日常饮食中,形成独特的食花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生活,也让花卉成为一种经济资源。食用玫瑰、鲜花饼、玫瑰酱等花卉制品已成为昆明的特色产业,慕名而来的游客不绝如缕。

  农业大省山东则通过探索“赏花+”模式,努力把“花经济”和乡村特色产业链条进行有效衔接,让春日“颜值”变“产值”。

  临清市大力发展海棠盆景、海棠罐头、海棠茶、海棠纯露等特色海棠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产品基地。“我们的海棠苗木、盆景、海棠茶等特色海棠产品年产值300多万元,利润达160万元左右。”园区负责人李志远说,“很多客户都是主动联系我们订购,一盆就能卖到几百元,利润翻了几十倍。”

  牡丹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饲料,枝条和叶子做熏香,菏泽市通过将一朵花“吃干榨净”,走出一条以药用牡丹、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为主的牡丹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在位于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的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以牡丹为原料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茶、花蕊茶、牡丹化妆品等产品让人应接不暇。“车间内正在赶制广州客户的订单,订购了30万片牡丹面膜。”据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连岗介绍,该公司共开发了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妆品等三大系列40多个牡丹产品,先后出口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出口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平阴县重点打造地理标志产业大数据中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数据,为“平阴玫瑰”地标产品提供线上动态质量监管能力,也实现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实时掌握,大大提高平阴玫瑰地标产品数字化品牌形象。

  从花蕾到花冠,到花饼、精油、化妆品等,平阴市打造美丽“产业链”。为了在玫瑰加工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企业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多项食品领域产学研合作,加速高价值专利成果的创新、运用和落地,依托一个个高价值专利不断“升级换档”,留住玫瑰花香,最大限度绽放玫瑰的价值……

  挖掘文化附加值

  厚植“花经济”发展动力

  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赏花之外,人们赏的更是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特色文化。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从物质消费升级到精神品味,“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四川绵竹汉旺镇新开村桃李蹊,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美不胜收。络绎不绝的游客踏春赏景、拍照留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梨花节、桃花节、玫瑰采摘节、赏果节……在绵竹,每年如期举办的各种花卉节庆活动,不只是让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去欣赏沿山秀美的风光,更是以花聚人、以花聚流量,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非遗文化,着力打造九龙里、年画里、清平里等8个精品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提升沿山乡村旅游品质,助推乡村振兴,让乡村文化“软实力”变成真金白银。

  广州花都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和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一系列集“探花赏景、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农品展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特色活动。

  花都主打“花”元素的乡村旅游重镇,深耕“花场景”与“花文化”,策划开展系列“花+”文旅活动,结合镇街花卉产业布局,以及游客体验,打造赏花文旅路线,进花村、走花径,赏花田、游花林,一年四季迎花、探花、寻花、赏花,打造一系列以花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花为媒、以花兴业,在“花经济”的加持下,各地做好田园采摘、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多元素活动,延伸特色产业链条,不断挖掘特色民俗文化,把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实现“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本文综合自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社、金羊网、中国新闻网等相关报道,文字整理:许睿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花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东方城乡报调查02“花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4-30 2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