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萝卜因原产自天津市西青区的小沙窝村一带而得名,这里产出的萝卜又脆又甜,有着“赛鸭梨”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兴起,沙窝萝卜走出天津,行销全国。与之一起出名的还有“沙窝老郭”——郭芝振。“60后”郭芝振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也是个能跟得上潮流的新时代农民,从最早骑自行车自己推广沙窝萝卜,到现在成立了家庭农场,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老郭一步一个脚印将沙窝萝卜卖到了全国各地。不甘于现状、喜欢折腾的他又接着开办了祥裕家庭农场、成立了合作社,与周边的农户们一起将“小萝卜”带向更大的舞台。
酒香也怕巷子深
197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将1公斤的沙窝萝卜种子作为国礼送给了当时的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日成,小小种子成为两国友谊的纪念品,也成为天津人的骄傲。如今,西青区小沙窝村的萝卜早已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是著名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远销国外。
别看沙窝萝卜历史悠久,在外广受欢迎,可对内的销售却始终没有打开市场。“萝卜和大白菜一样在冬天都是当作主食储藏的,最多卖价几毛钱一斤。”郭芝振说道。别看小沙窝村几乎家家种萝卜,现在远销全国各地,但在当时并没有成为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起初,郭芝振和其他村民一样,自己种萝卜,等着贩子来收。后来,他意识到这样太被动,得主动出击。“那时候我拉着一车萝卜到北京去,专门找大饭店,给人家放一箱萝卜,然后留下电话,说‘免费尝,吃了觉得好就给我打电话。’”回忆起这段往事,郭芝振显得很兴奋。就这样,一趟趟地跑,他积累了不少客户,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如今,每到沙窝萝卜上市的季节,这些客户仍然会和老郭联系,购买萝卜。
2007年底,爱钻研的老郭意识到周边区域已经“消化”不了村里产的萝卜,在外甥的提示下,他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在博客上卖萝卜。可写博客需要一台电脑,老郭媳妇不太支持。“那时候一台电脑得好几千元,我们辛苦卖萝卜也没赚多少钱,再说当时都是年轻人玩电脑,我一个农民用电脑总会招人笑话。”老郭说道。可经过仔细思索后,他还是下定决心试水网络。最终,说服了媳妇的老郭把电脑搬回了家里,可接下来他又面临另一个难题:不会打字。
“学!”老郭没有退缩,对着孩子们给他注好音的字,盯着键盘,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里:“沙窝萝卜熟了。”配上萝卜选籽、种植、养护、出棚和鉴别的照片,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就这样,勇敢“触网”的老郭,居然真的在家里等到了订单。
“我们要100箱沙窝萝卜。”网上的第一单来自本市和平区的一家公司。收到订单的老郭第一想到的不是这单能赚多少钱,心中反而有隐隐的担忧:“万一到地方了,对方反悔怎么办?”直到卸完货、拿到钱,老郭的心才掉到了肚子里:“原来网上卖货真的成!”
当时很多农户还都在路边卖萝卜,老郭的订购电话却响个不停。这次“触网”,也让老郭成了小沙窝村“上网卖萝卜”的第一人。
再次触网搞直播
随着事业越来越忙,2011年,老郭的儿子郭绍祥从国外留学回来后选择和父亲一起干。儿子加入后,老郭的合作社也更名为西青区祥裕家庭农场。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经营理念与新的发展动力。
现在,老郭和小郭采用的是“家庭农场+订单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并开设直播平台,产品和消费者可以直接对接。“我们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300万元。”老郭说道。
随着儿子逐渐上手,老郭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心思活络的老郭决定拍拍短视频,扩大沙窝萝卜的知名度。每天清早,到地里照看萝卜的同时,他拿着手机拍起了短视频,分享萝卜种植知识、介绍沙窝萝卜的历史……有了一段段短视频的积累,老郭在网络上越来越火,他开始尝试直播。刚开始的时候,直播间里就几个人,但只要有一个人,老郭就一直播着,时间有时候长达八小时。用他的话来说,得“粘”住粉丝,“粉丝记住你,熟悉你,后面才有可能来找你买萝卜。”老郭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直播间的粉丝多了起来。有一天,一位观看直播的粉丝问他“小黄车”在哪里?老郭心里奇怪,给他展示了自己的两辆车,并回复粉丝说:“我的车是银色和白色的,没有黄色的。”直播间里的人们哈哈大笑。后来,老郭才明白,所谓的“小黄车”是商品链接,粉丝们想买他的沙窝萝卜。
“既然有人问,咱就挂上链接。”抱着试试的心态,老郭将萝卜链接挂在了直播间里。起初,他没有对直播销售抱有很大期望,没想到直播却给他带来了惊喜。有时候一天能卖三四十箱萝卜出去。“看着后台的成交记录,心里特别开心,直播又为咱带来了另一笔收入。”想起当时的情况,老郭还是止不住笑意。
尝到了直播的甜头,老郭开始认真钻研起来。手机屏幕放大器、补光灯、氛围灯……他添置了各种直播设备,做得越来越专业,只为了把萝卜最好最真实的形态展现出来。如今,他已经成为直播的老手,并将经验无私地分享给村里其他种植户们。
每年11月到转年的春节前是沙窝萝卜的销售旺季,老郭忙得脚不沾地。前段时间出现极寒天气,老郭就暂停发货了,但他的直播还在继续,给粉丝们介绍当前萝卜的生长状态,解释暂不发货的原因。“气温低,运输过程中,在中转站的停留可能会让萝卜上冻,客户收到肯定不满意,咱不能砸了沙窝萝卜这个牌子。”老郭说道。这份真诚与坦率让老郭的粉丝越来越多,如今他的粉丝数量,已经从去年的4000多涨到3.7万左右。网络直播销售额可以占到他总销售额的六七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办合作社闯新路
销量打开了,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萝卜的口感很难保持一致。有的客户回购时发现和第一次买的口感相差很大。
为了提升沙窝萝卜的质量和口感,老郭请来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从选种、培育、田间管理、窖藏等各方面给村民们上课,力求根据市场不同需求,种出不同口感的沙窝萝卜。
老郭的合作社以农户种植、农场负责销售的方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订单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在新的生产季开始之前,祥裕农场便与有意向生产合作的农户及单位签订生产协议。同时,农户必须严格按照祥裕农场标准化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农场收购订单农户及单位生产的沙窝萝卜统一品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及长期租赁方式整合土地,老郭建成了占地30亩,共计40栋沙窝萝卜新型节能温室的标准化基地。同时他将不同地产出的萝卜进行分类编号储存。“如果你第一次购买的是1号地里产出的萝卜,那么回购的时候,我还给你发这块地里的,确保前后购买的口味一致。”老郭说道。
在大多数人看来,老郭的生意红红火火,稳定发展下去会带来不小的收益。可老郭的心思不止于此:“以往都是萝卜快上市的时候我才去直播,今年我准备增加直播场次,让沙窝萝卜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同时,我还想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大家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让沙窝萝卜的品牌更加响亮。”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