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浦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城乡治理短板
北蔡镇创新“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

  为助力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新跨越,浦东新区北蔡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2023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进顺利,成效显著。

  “城中村”作为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过渡形态,浓缩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变迁。北蔡镇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现保留有联勤村、五星村、御桥村、卫行村、一六村和南新村共六个“城中村”,集中分布在浦东新区中环及沿线上。各村由保留宅基地的原村民、租住在村中的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当多以封闭式城市社区为背景的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与“城中村”相遇,不免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围绕因大量流动人口催生的人口“倒挂”现象等一系列“城中村”共性问题,北蔡镇找准城乡治理短板的“根”,积极探索“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

  “全封闭式”(联勤村)、“区域联合式”(一六村、卫行村)、“大包围、小分割式”(南新村、五星村)和“村民自治式”(御桥村)四种物业化管理工作模式的构建,标志着适应不同类型村民需求和社区基础的“城中村”分类分级分档物业化管理体系正式形成。

  北蔡镇还通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念,完善党组织架构,推动形成“村党总支+微网格党小组+‘邻里’党支部+志愿服务团队”联动队伍,邀请物业项目负责人担任村“兼职委员”,选派优秀的党员到物业化管理项目中担任党建指导员,通过党员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搭建“红色桥梁”,将基层队组党建工作和物业管理、拔点改造、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员责任岗、志愿者服务队、自然村组网格、远程教育、学习网格等6个服务板块,助力打造“无缝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红色品牌。

  截至目前,北蔡镇已完成各“城中村”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原有杂乱无序的出入口、破旧围墙和绿化全部重新设置,合理设置人车通行主出入口、人行次出入口,闸机、门禁、岗亭和监控摄像一齐配备到位,实现居住环境从“改善”到“完善”、生活品质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制定各类物业化管理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促进乡村自治、他治、德治、法治的有机融合,实现日常管理从“管控”到“约束”、社会秩序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将职能部门资源进一步下沉、人员队伍力量进一步整合,形成一支权责清晰、协同有力、运转高效的管理队伍,共同服务于村内的各项日常工作。

  此外,为巩固既有治理成效、织密管理网络,北蔡镇积极开展以数字化手段创新“城中村”治理的探索实践,通过开发运用北蔡特色“城中村”物业化管理(1.0版+2.0版)分类分级双应用智能应用模式,从房屋间数、人口数、隐患问题数三个维度进一步对农村自建房进行精细化分类分级,形成“绿色(普通户)+黄色(一般隐患)+红色(较大隐患)”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分档管理”,形成城中村物业管理实体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线上‘一户一图一码+三色分档管理’”和“线下‘党建引领自治+执法联动共治’”运作模式。

  依托原“一码通用”智能码系统开发运用“农村自建房房屋安全三色管理”模块,北蔡镇还将实现对城中村地区“人口”和“房屋”两个实时态势的全面感知、全域监测及智能分析研判,不断提升“城中村”科学化、智慧化和精细化治理水平。

  立足“城中村”治理实情,北蔡镇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城中村”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大力推进分类分级分档的“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并辅之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形成常态长效、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为补齐“城中村”公共服务短板、筑牢基层安全防线、全面提升区域人居环境质量贡献北蔡力量。

  (来源:北蔡家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浦东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上钢新村街道加梯工作跑出“加速度”
北蔡镇创新“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
浦东作家向南汇中学赠书
东方城乡报浦东03北蔡镇创新“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 2024-01-18 2 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