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沪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这一天 上海人会怎么过?

  裹满“团团圆圆”希冀的圆子、图个“年年高”的年糕、驱寒暖身的羊肉汤……冬至夜的家宴上,用料精致、顺应时令的本帮菜,最是“花头精”足。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汤圆是南方冬至的传统习俗,那圆润的小球蕴含着“团圆”“圆满”的美好寓意,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幸福。在寒气逐渐弥漫的冬至,人们团聚一堂,品味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温暖的氛围如同冬季里最柔软的拥抱。

  每逢佳节,七宝老街汤圆店门前人潮涌动,形成古镇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鲜肉、芝麻、菜肉、豆沙、枣泥、三鲜、虾肉……作为中华名小吃之一,七宝老街汤圆口味繁多,还有贴心的外带生汤圆可供选择,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在制作上,师傅们娴熟的手法展现出汤团皮薄馅多的独到之处,巧妙平衡了口感与味道,一口咬下,软糯的外皮包裹着浓郁汤汁与馅料,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传统手艺的精湛技巧。

  同样,以食材丰富、口感软糯著称的糯米八宝饭,也有不少拥趸。

  近日,宝山月浦镇乐业二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了“甜糯八宝饭,邻里情‘饭’倍”活动,居民们欢聚一堂,共同制作这一传统美味,为冬至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和社交氛围。制作过程中,先将糯米浸泡后,煮成香味扑鼻的糯米饭,趁热时加入细砂糖和猪油,搅拌均匀。然后准备适中的碗,放入一张保鲜膜,在保鲜膜上排放红枣、核桃仁、瓜子仁、蜜枣、葡萄干、金桔、红丝和绿丝八种食材。随后放入一小块糯米饭压实,铺上一层红豆沙,最后压上一层糯米饭,包好保鲜膜,象征着吉祥平安的八宝饭就制作完成了。

  (下转3版)  (上接2版)

  蒸糕,也是南方人冬至夜的“常驻嘉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南方人有吃蒸糕的习俗。

  在嘉定区徐行镇,徐行蒸糕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行蒸糕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蒸制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是徐行人民在冬至佳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旧时,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开始制作蒸糕。他们将糯米浸泡在水中,待其软化后磨成浆。然后,将浆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制。经过几个小时的蒸煮,一道道软糯可口的蒸糕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家人团圆而坐,品尝热气腾腾的蒸糕,驱散寒意,互道家常,也是一项非常有仪式感的活动。通常,人们会在家中摆上一张长桌,将蒸好的蒸糕整齐地排列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传统美食,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幸福,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如今,徐行蒸糕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已传承至第四代。其制作技艺、口味、品类也在不断改良升级。运用现代化的制作设备,短短几分钟,冒着热烟的徐行蒸糕就制作完毕可以被端上餐桌。经过不断地调配尝试,不甜不腻的口感,更符合现代人健康的饮食需求。猪油糕、红糖糕、五仁糕……推陈出新的品类开发也为徐行蒸糕注入了新的市场活力。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徐行蒸糕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项传统,它承载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付出,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殊的节气,不少市民慕名前来购买徐行蒸糕,为的便是那一口香甜软糯的滋味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希冀。

  当然,能满足冬日胃口,寄托冬至情意的,又何止是圆子、八宝饭和蒸糕呢?

  俗话说:“冬天食了羊,少穿一件棉衣裳”。在我国一些地区,有冬至吃羊肉的习惯。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性温而不燥。寒冬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疾病能力。

  张桥喝羊汤,冬日暖洋洋。冬令进补之际,2023上海湾区金山卫张桥羊肉美食文化节将于12月23日拉开帷幕。此次羊肉美食文化节不仅是吃货的羊肉盛宴,更是因地制宜推进金山卫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手段。据悉,本次活动将通过乡村振兴成果展示、金山卫镇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非遗美食文化展示、群众文艺汇演等产业与趣味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轻松、活跃、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新生活,与广大党员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共品非遗文化美食饕餮。

  张桥羊肉无论从选择羊源,还是到屠宰、烧煮工序,都有“独家秘方”,因此,烧制出来的羊肉以肉鲜、味正、汤浓而被食客津津乐道,特别是烹制的“全羊宴”更是远近闻名。白切羊肉香而不腻,羊肝口感软糯,红烧羊肉色香味俱佳,羊血吃起来嫩滑。作为金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桥羊肉享有“天下一品羊肉”的美誉。

  张桥村的“吃羊肉”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抗倭将领胡宗宪和戚继光退敌前曾和当地百姓摆下军民大宴,并支起大锅十口烹饪羊肉,号称“千人锅”,以张桥羊肉犒劳军士,一时间香满金山卫,军民欢腾。宴罢,众将士顿觉热血沸腾,气力大增,便开拔合洲决战。经过一番浴血拼杀,戚家军终于取得“合洲大捷”,一举扫平倭患。张桥羊肉也因此声名远播。在新建成的张桥非遗展示馆中,有一口大铁锅,就是当年的“千人锅”。

  冬至时节,家人在身旁,热汤热菜在嘴边,总有一味温暖人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吃完冬至肉,怎么能少一杯冬至酒?冬至前后,家家户户会拿着各式器皿,前往老字号门店排队打酒酿,或是自己晒桂花、淘糯米,酿米酒。在时间的沉淀里,香气和甜味变得愈发迷人,而最让人期待不已的,大抵是“点睛之笔”的那一勺“糖桂花”……当然,除了饮食的讲究,冬至的正事,还是祭天与祭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冬至祭天,自古以来就作为国家大礼而被历代帝王所遵循。春秋时期《公羊传》曾有记载:“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开启皇帝冬至祭天仪式。唐宋时期,祭天大典也于冬至日举行。到了明清时期,历代皇帝都要去天坛祭天。历代帝王通过隆重庄严的冬至祭天仪式,祈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在民间,祭祖与祭扫活动同样是百姓的一件大事。这个时节前后,人们在家中或是墓园,为过世亲友进行祭扫活动。

  这些代代流传的习俗与饮食文化构成了上海人冬至的“仪式感”。大家在这寒冷的季节,静盼春天的脚步。

  文字:记者 刘晴晓 赵一苇 曹佳慧 施勰赟 见习记者 张昀洁

  摄影:记者 赵一苇 部分图片来源:月浦镇 今日闵行 乐游上海

  版式设计:赵惟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沪郊
   第04版:综合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区域
   第08版:宠物
冬至大如年 至味小团圆
冬至这一天 上海人会怎么过?
东方城乡报沪郊02冬至这一天 上海人会怎么过? 2023-12-22 2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