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风
赵某幼年丧母,父亲带着他另外组建了新的家庭,敏感、叛逆的他一直无法融入到新的家庭。一年后,同母异母的妹妹出生更让赵某觉得自己就是个“外人”。年幼的赵某经常逃学,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开始在外面游荡,打散工。受环境影响及好奇心的驱使,赵某在社会上所谓朋友的怂恿和蛊惑下开始吸食毒品。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七次进出强戒所,一直走在吸毒、戒毒、复吸的轮回路上。因为吸毒,第一任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年迈的老父亲和妹妹也离他远去,不愿与他有任何的联系和瓜葛。不久,赵某查出患有高血压和脑梗,需要长期服药,2021年他父亲也去世,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吸毒的赵某眼看着父亲一病不起、同甘共苦的妻子离他而去、就连孩子幼小的心灵都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我是来做毒品检测的,你们这里可真不好找。”一身黑衣黑裤,戴着黑口罩,留着大光头,裸露的手臂上还带有大小不一的纹身,这是五年前赵某第一次走进社工点的印象。桀骜不羁的模样让社工不禁忐忑。五年前因其把上海市区的房子出售后在郊区购置了房产,把户口从市区迁到了这里,戒毒康复的关系也随之转介过来,社工征求赵某的意见,与他建立专业的服务关系,赵某漫不经心的表示“都可以”。第一次面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赵某有很明显的抵触情绪,我们也只能记录下一些很表面的碎片信息。随着我们之间熟悉之后,赵某才慢慢放下戒备,讲述他的经历。
出所后的赵某压抑、彷徨。在朋友的劝说下,赵某决定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换个环境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圈子,压抑的心情,糟糕的经历,赵某用不羁和冷漠来伪装自己。通过多次面谈,社工对赵某的情况及需求初步有了了解,在征得赵某的同意后,为赵某开展个案服务。
在赵某戒毒所期间,朋友不顾家人的反对,定期去看望赵某,与他通电话,给他银行账户上打钱,关心他的身体和所内戒毒康复情况,鼓励他要好好康复,希望他出来后彻底戒除毒瘾,并答应他会好好关照他的小女儿……朋友的不离不弃和关心鼓励,使他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好好戒毒,远离毒品。改变赵某最大、触动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在戒毒所期间,得知老父亲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在挂念他,因他在所内接受戒毒康复,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那一刻,相信赵某已经知道出所后该怎么去进行社区康复、怎么去经营好自己的未来和家庭。如今他的生活也逐渐走上了正轨,与小女儿一同生活在出租房里,平时接送她上下学,照顾她的起居生活,休息的时候,赵某会约朋友一同聚聚,充实自己的生活,慢慢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新年好!”今年春节,借着来领取春节慰问物资的机会,一脸笑意的赵某走进社工点,向大家问好,现在的赵某完全看不出半年前的模样,现在的他热情、健谈,我们很开心看到他的改变。赵某表示,通过朋友无私的帮助,经过这段时间与小女儿在一起的生活,亲子关系在一点一点地加深,关系也在慢慢的变好,父女之间也越来越有话题,自己一定要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这样生活才有盼头。
在服务帮教过程中,社工以陪伴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赵某疏导情绪打开心门,陪伴赵某共同面对困难,发掘他的潜能。半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赵某的蜕变,最初的灰暗和阴霾已经无影无踪,现在的赵某是积极、乐观的,对生活充满希望。
扫除灰暗、走出阴霾的赵某最终一定能顺利融入家庭,回归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系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青浦工作站白鹤社工点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