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
农村三产融合立足于农业资源,目的是通过第一产业各子产业间联合及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产业内部及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多功能性不断延展,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农村发展的新活力。农村三产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打破了原有一二三产业之间明确的界限,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农村三产融合具有深刻的内涵。
新兴技术革命
是三产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领域的有机渗透,逐步应用于农业的生产、流通及销售等过程,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农业之间边界日益模糊、逐步融合,形成了信息农业和生物农业等新型业态。正是由于新兴技术不断向传统农业的渗透,才导致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生,新兴技术革命是提升和引领传统农业在其产业内部及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性因素,是前提和基础。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革命以及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造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及其管理方式,新兴技术革命积极推动着农村三产融合的产生和发展。
农民及相关生产经营组织
是三产融合的发展主体
农村三产融合与以往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由第二、三产业向农业渗透,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来实现产业链条纵向扩张做法不同的是,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民及其相关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的,具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专业大户是以生产或养殖农畜产品为主业,通过土地流转等途径,形成了一定种养规模的农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自筹资金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市场需求导向意识等多方面能力都要强于普通农户,更易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专业大户可以在第一产业内部将种、养产业融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融合发展,或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家庭农场是专业大户的升级版,他与专业大户的主要区别在于家庭农场是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法人,而专业大户是自然人。发展家庭农场,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快速地提升中国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同时还是对工商资本下乡潮的一种有力矫正。在中国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可以有效地确保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职业农民来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中国未来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家庭农场同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是中国农村三产融合重要主体之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在规模和经营业绩上达到相关规定标准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分布在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他们一般具有较为成熟的产业融合经验和发展模式,在技术、生产、管理及市场等多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较有实力的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可以成为农民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者,帮助和指导农户制定、开展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在农民与市场的对接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户与市场联系起来,覆盖到整个农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销售的全过程,为广大农户发展农村三产融合“保驾护航”。
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从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践看,已出现多种发展模式。较为常见的是农业产业内整合型模式,该模式在农业产业内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农业产业内各个子产业的融合,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其以循环农业为基础,积极推广的“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林”等综合利用模式就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内部整合型融合,该模式的推广实现了农户家居环境优美、庭院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还有农业和其他行业的交叉型融合模式,即在农业的基础上,又植入文化,休闲和旅游的概念,从而形成交叉型融合模式。例如农业与文化,旅游业相融合所形成的休闲农业这一高效,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发展业态能够把利润滞留在乡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