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镇文源社区积极落实惠南镇“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的现代化城区建设,聚焦老旧小区“三门一场景”这一居民每日必经地和治理要素集中地,改造后的小区门头有标识、门口安全有序、门卫更暖心。接下来,文源社区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打造惠南古城更新改造样板,使古城焕发新貌。
□陈志强
家住浦东新区惠南镇文源社区听潮五村的居民顾阿姨最近看到,实施老旧小区“三门一场景”环境综合提升之后,小区的门头气派了——钢结构的门头上,“听潮五村”金黄色大字格外醒目;门口道路平坦宽敞人车分离,更安全有序了;门卫室增添了便民服务设施,提供饮用水、雨伞、微波炉、空调、针线盒、急救医药箱、洗手间等,暖心又惠民。
惠南镇是一座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四方古城”,文源社区位于老城区,区域面积5. 86平方公里,所辖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9个居委,特点是老旧小区多。目前,不少老小区存在门头识别性差、缺乏清晰标牌、门口人车分离不清晰、地面不平整、门卫室简陋等问题。
文源社区积极落实惠南镇“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的现代化城区建设,致力于打造惠南古城更新改造样板,使古城焕发新貌。2022年2月至6月,文源社区和辖区内各居委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就“三门一场景”改造方案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居民们的改造愿望十分迫切。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涉及14个小区的文源社区老旧小区“三门一场景”环境提升项目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现在小区门头标识清楚了,上面的大字老远就能看见。”家住人民西路西北新村的汤阿姨表示,西北新村是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自己已经在这里居住40余年了,原先这里没有门头,缺乏标识,有时亲眷朋友来“白相”,找不到小区入口,现在好了,新建的门头上方有金黄色的“西北新村”大字,门口的沥青路平坦整洁,人车分离,两面点缀着吊兰、络石等绿色植物,墙上还有一张很大的“西北新村导览图”。近年来,这里还完成了平改坡、道路积水点改造、加装卫生厨卫设施等改造工程,老旧小区因此“改头换面”,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看着变新的小区,心情也特别舒坦。”家住华汇公寓二期的徐女士说,新建的门头很漂亮,很气派,晚上还有灯光,门口人车分离,原来小区门卫是一个简陋的岗亭,新建的门卫室变成了一个“红色加油站”,玻璃窗上贴着的“户外劳动者辛苦了”“进来休息一下,喝口水吧”“饭菜来加热”“没电来充电”等红色大字让人倍感温暖,走进“红色加油站”,除了提供饮用水、充电、微波炉、空调等服务外,还特地设置了洗手间。一些户外劳动的保洁员、快递员等可以随时在这里歇歇脚。
“在这里住了30多年,但感觉越来越新了,这里的小广场也面貌一新了。”听潮五村居民顾阿姨介绍,小区里的一个200余平方米的小广场,这次作为“一场景”项目改造后,地上铺设了防滑地砖,增加了靠背椅、彩条凳等设施,每天来这里乘凉聊天、跳舞、健身的居民很多。“平时,我每天来小广场,有时和大家聊聊天,有时跳广场舞,确实是造福了百姓。”顾阿姨说。同时,这里还成了“志愿者服务广场”,居民们经常在这里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据悉,第二期涉及听潮二村、桃源二村等17个小区的“三门一场景”改造项目即将在9月初开工。
文源社区党委书记邵君毅表示,在启动推进“三门一场景”项目中,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居民们对已经建成的“三门一场景”新貌都比较满意。特别是把管理服务要素注入“三门一场景”的功能中,提升了工作成效和居民满意度。要紧紧围绕“塑造惠南、激活惠南、点亮惠南”的工作总要求,聚焦老旧小区“三门一场景”这一居民每日必经地和治理要素集中地,继续探索“三门一场景”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打造惠南古城更新改造样板,使古城焕发新貌。